出于對短視頻的好奇,以及想探究一下人們到底會怎么與視頻生活接上軌,前幾周迫使自己每天去打開快手、抖音、一閃這三款產品中至少一款,看看自己是否能理解或喜歡上用視頻記錄生活。
為什么選擇這三個,一半是有目的去化解偏見,一半是自然隨機被滲透后留下來值得一說的。
1.快手
快手不用說,體量已經龐大成獨角獸。抖音是近期沉悶互聯網中的一個稍有亮點的新產品,在微博一閃而過看到人提起,遂去下載,完全是職業好奇。一閃是看到有人討論創始人對用戶不客氣,引發好奇去看。
如果說中國的高等教育背景、辦公室職員人群占據了微博、公眾號等主流網絡平臺,那么快手則是廣大中低教育背景、二三產業工服人群與鄉鎮縣青年的大舞臺。若是對快手的用戶群體體量有所懷疑。CNNIC最新的數據可作為一個佐證,我國網民中大專及以上學歷的人只占2成。
業內不少人夸快手的內容推薦系統,據說是挖了谷歌背景的人來負責算法。在信息架構層面,通過機器算法,使快手的UGC生產與消費構成了一個非常好的正向循環。你能輕松發視頻,也能輕松收獲別人的反饋,進而有動力繼續發。從產品設計、基礎性能等各環節來說,在一眾APP中,快手可謂良好。
最大的沖擊或者說不適,便是這個大部分早期網民不曾待見的互聯網下沉世界。畫風粗糙、主題俗氣是快手內容的硬標簽,在朋友圈、微博習慣了精美濾鏡、高大上環境包裝過的畫風后,再看到這另一個幾乎毫無「美感」的世界,不少跟我一樣的人可能會恍惚,為什么我們認為這么low的氛圍,會有這么多人在這玩得很high。
我從小在農村長大,經歷過鄉鎮縣市到帝都的全風貌,對于4、5線城市化區域的人們生活,還算比較了解。這些地方,連一個像樣兒的文化娛樂都沒有,大部分人沒有一個形式上可算「正經」的交流溝通平臺。除了飯桌、牌桌、酒桌,公路旁、鄉道上、田埂邊,都是我們溜達的「公園」。
快手這個產品,正好提供了一個廣大普通(真正的普通)老百姓茶余飯后,發揮消耗多余荷爾蒙的地方。無可避免的,在農村戲臺班子上流傳多年的兩性包袱,成為業余演員們僅有的一些模仿套路。跟我們看多了小岳岳,時不時哼一句啊~五環,本質是同一種行為,區別只是披了一件好看的衣裳遮了羞。
兩周下來,我對快手的「偏見」下降了38%。
2.抖音
很奇怪,有一些在垂直人群里已經火爆非常的產品,等我接觸到以后,深深感嘆自己與真的「年輕人」已經有不小的溝,抖音就是這樣。
潮人與學生是抖音的主要視頻主角,他們共有的特點是「年輕」。這使得抖音的短視頻內容,多以炫、酷、閃為特點。產品本身提供的拍攝功能,對視頻的處理,加上年輕用戶自己的腦洞,整體給我的感受是在逛一個熱鬧大party。而我像一個半老不老的中青年,局促于不知如何下手拍,看過別人有型有格的視頻后,對自己要拍出一個可看的視頻,壓力感陡增?;蛟S我不是目標用戶。
另外,音樂資源是抖音的一個特色,普遍節奏感突出、律動強,非常適合引導用戶在視頻中設置動作節點。很多視頻工具的配音資源都比較普通,難以給用戶的視頻強有力的加持。這背后團隊里,多半要有在音樂品位上獨特一些的人來負責會比較好。
跟其他初期內容產品一樣,模板套路化的內容,很容易審美疲勞,多看幾個姑娘小伙跳舞擺酷的動作后,我不知道下一次吸引我點開這個app的動力在哪兒。
盡管參與不進去,但抖音APP依然值得關注,或許會成為2017年第一個年輕群體中的小黑馬。
3.一閃onetake
把gif玩出新高度,一閃像一個動圖版的ins。
很難說2017年了,留給圖片社交的空間還有多少。gif介于視頻與圖片且偏向于前者的形態特質,在很長一段時間里,處于不溫不火的狀態。
一閃優點是前期嚴格控制種子用戶,輔以高度調教的濾鏡,針對性的籠絡全球各地的攝影達人用戶,先用旅行達人的鏡頭把世界各地的優美風光集中起來。一進入產品,看到巴黎、洛杉磯、日本、澳洲的動圖,一閃走的路數是把你向往的世界擺在你面前。
動圖裁剪后加字分享,這些細節小創新體現出創造者的細膩。突出PO主本人的印記,看的出來一閃想網社交方向走的心思。只是風景圖與人關聯度低,與社交常用路數的鼓勵自拍、個人生活展現套路,貌似又不一致。想走小清新社交,也許可以跟失落的豆瓣聊一聊。
總之,一閃給我感覺,很美很夢幻,但跟抖音一樣,進入門檻頗高,環顧四周,甚至找不出一個角落可以配得上這些高大上的濾鏡。我能想象旅途中,或生活中難遇的一個那樣情景,是可以用onetake去捕獲一段動態影像的,只是那樣的美好瞬間太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