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民族能夠屹立千秋,代代傳承靠的是什么?不在于其人口有多少,地盤有多大,社會制度和科學技術有多么先進,而在于一個民族在面對外敵時所表現出來的精神力量,一種深深銘刻于民族骨子里的意志,這就是一個民族的魂。
漢高祖劉邦開創了漢朝的基業,他的國號也成為了我們這個民族永遠的名字:“漢”。漢朝是中國古代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大一統朝代,燦爛悠久的文化足以讓其永遠被世人所銘記。但我每次一聽到“漢”這個名字時,都不禁油然而生一股威震四方的感覺。要知道漢朝在開國后的七十年中一直飽受匈奴這個北方少數民族的入侵,因為開國之初多年的戰亂剛剛結束,國家的實力還很薄弱,面對匈奴的入侵不得不采取妥協的態度。從漢高祖到文景二帝,統治者們一直奉行著“休養生息”的國策,通過和親和經濟手段來維持著和平,面對日漸驕橫的匈奴一直委屈求全。終于,一個人的誕生改變了這一切。漢武帝劉徹,這位雄主不甘心向匈奴屈服,七十年的妥協與忍讓,人們再也無法壓抑心中的怒火,劉徹要讓世人明白“寇可往,吾亦可往”!他派出衛青和霍去病這兩位名將,同匈奴進行了曠日持久的戰爭,他將戰爭放在匈奴的土地上,對匈奴的軍事力量進行了毀滅性的打擊。最終,霍去病率軍深入漠北,殲滅匈奴主力,封狼居胥,名垂千古。
每次談論到漢武帝這段歷史時,有人會說:“漢武帝雖然重創匈奴,但也極大的損耗了自己的實力,而且他窮兵黷武,把漢朝開國七十年的成果都斷送了。”我想說的是,漢武帝發動對匈奴的戰爭,確實消耗太大,勞民傷財,但設身處地想一想,這正是為了國家生存發展的必然之舉。當一個民族的生存空間受到擠壓,人民的生命和自由受到威脅,你難道不想驅逐外敵,捍衛尊嚴嗎?人人心中都有一個信念,那就是祖國的尊嚴和自由不容侵犯。為什么張騫出使西域被匈奴扣押監禁十余年,期間各種威逼利誘,他都不為所動,想盡辦法要回去呢?因為他沒忘記自己是個漢人,他知道國家民族的氣節不能丟。為什么蘇武被匈奴扣押后,被遷至北海牧羊,仍然手持漢朝符節,十九年不向匈奴屈服呢?因為他知道自己作為使臣代表的就是整個國家,自己的氣節就是國家的氣節。我們這個民族之所以傳承千古,靠的就是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這種精神就是英勇頑強,不屈不撓,拼搏進取,這就是我們民族的魂。
曾經在網上看到過人們談論抗美援朝這場戰爭的意義,很多人都認為這是一場毫無意義的戰爭,認為中國出兵朝鮮,同最強大的美國開戰,死了不少人,還不如好好發展,沒必要管自己國家以外的事。我認為,這些人的想法是非常愚蠢的,抗美援朝正是為了捍衛我們國家生存與發展的必然的一場戰爭,它提高了我國的國際地位,為我國贏得了長久的和平環境。三年的戰爭,多少志愿軍戰士浴血疆場,埋骨他鄉,他們的死難道毫無意義嗎?當然不是!在長津湖戰役中,志愿軍戰士在冰天雪地中頑強戰斗,每個人都是一把炒面一口雪。有戰地記者問其中一個戰士:“你為什么要吃雪?”戰士回答:“我現在吃雪就是為了我的家人不去吃雪!”在物質基礎匱乏的過去,國人的精神力量卻如此強大。可是到了今天,我們的骨子里還有那么一股代代相傳的民族魂嗎?
“五星出東方而利中國”,建國七十載即將到來,我相信我們只要都還有中華民族偉大的精神,就一定能實現復興華夏的中國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