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上次我們談到要記賬, 不要小看記賬,其實記賬里面也有大學問。我們如果小看記賬真的會,記著記著還是不知道錢花哪里(其實我就這種情況,寫之前我還在清理賬本,突然發現不知道怎么花的少了212塊錢)所以真的是要每一筆錢都要記。
作為年輕人我幾乎沒有見過同齡人用本子記錄,記賬現在基本上都是用手機軟件,其中推薦兩款軟件都是愛記賬的人們試驗過非常好用:愛記賬和口袋記賬。
我們怎么去記賬那主要我們明白記賬的核心目地,有的小伙伴就問了記賬還有什么目地,不就是知道自己的錢花哪了還要什么目地。哈哈哈,這個只是最基礎的目地,還有其核心是為了什么,如果僅僅是知道花哪了那么跟家庭主婦有什么區別。
最核心的目的有兩個:一開源節流。二資產配置。
開源節流:資產就向一個水池,有一個進口一個出口,讓水池的水蓄變的更多,就是加大進水口和減小出水口。就是增加收入和減少支出,增加收入的方法有很多比如兼職,提高技能得到更高的薪酬。但總的來說見效比較慢,但減少支出見效是比較快。這里我就說一個概念:
必要支出和想要支出
必要支出我總結來說就是,如果不支出就活不下去。比如說吃飯,房租,上班做公交。這些就是必要支出,其他的都是想要支出。不過這僅僅是對于我而已,不同的人生活的質量不同,向有的人在一些社交場合就必須要請客吃飯,買一些東西裝典門面。至于想要的就提高生活質量的東西,比如我現在的鼠標用著就不舒服,我想換一個藍牙鼠標和機械鍵盤。這個就可以做一個自我獎勵,既然不是必要的我們就可以暫時先不買。給自己設一個建立機制如果做到某些提高的自己價值的事情,給自己的獎勵。比如堅持21天早起,堅持21天寫作,堅持21天每天看兩小時書,等等太多了。我們并不是對自己摳門,如果是摳門那我們理財還有什么意義。我們理財就是為了一步步的提高生活質量,而且我的建議是更合理的去消費,并不是盲目的去消費,想到什么就買什么只會讓我們買的東西想象的那么美好。我拿自己的故事來講一下
在雙十一我想買一雙靴子,當時找到了一雙兩百多的。我想都沒想就買了,買回來穿了一天第二天巡邏走了一天,發現穿上這雙靴子長時間巡邏腳疼,我就再也沒穿了。同樣我戰友一起買了一雙一千多的,一直穿著可以穿兩三年。當時我并不是沒有錢買一千多的也不是摳門,而是一種不經過思考的沖動。
第二次我在用keep鍛煉身體,看見了如果有個瑜伽墊可以更舒服一點,同時我把他當成了一個獎勵,作為我堅持21天早起的獎勵。其實瑜伽墊并不貴才60多快錢,但帶給我的效果不同。最明顯的在買瑜伽墊之前我堅持了兩天健身就再也沒有堅持了。但買了瑜伽墊之后我每天晚上睡覺之前都會鍛煉健身一次,我感覺這是我堅持很多天早起的獎勵,如果不使用,如何對得住我那么多天早起。同樣的如果當時買靴子的時候我同樣堅持21天干一件什么事情,同時在21天里我還可以了解我需要什么樣的靴子。作為我堅持21天的獎勵買個一千的靴子一點都不過分。同樣的有的時候我們想買一些現在覺得很需要的東西,可能放到21天之后你會發現其實我并不需要它,有他沒它都一樣。今天就先寫到這里我們明天接著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