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次好朋友跟團歐洲游,帶回了5瓶法國紅酒,還送了我一瓶。她興奮的說:在法國紅酒就是便宜,一瓶才5.2歐,折合人民幣才40多。
5瓶才花了200多,這價錢在國內也就湊合著能買一瓶!看了看酒標,波爾多AOC,略感失望(好不容易出去一趟,您倒是帶點貴的回來呀,哈哈)。
要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有必要了解一下,紅酒從酒莊出來到消費者手上,都經歷了哪些環(huán)節(jié)。
進口紅酒的流通環(huán)節(jié)
一個年份的酒釀好之后,酒莊會通過各種方式聯(lián)系進口商來采購,給到進口商的是出廠價。以我大姑買的波爾多AOC為例,超市賣5.2歐,酒莊給到國內進口商的出廠價也就3歐左右。
大批量的從法國進口,一般是采用海運的方式,由集裝箱船運回國內碼頭。海運費加上法國當?shù)氐耐P費用,加上海運保險,價錢折合每支酒0.5歐元左右。這樣算下來,每支酒到國內碼頭的成本在3.5歐元,按1:8.5的匯率算,折合人民幣30元。
到岸后需要申報核稅,入境檢疫,法國紅酒的進口綜合稅率是48.2%(包括關稅、消費稅、增值稅)。也就是說30元的紅酒,需要交稅14.46元。再加上報關費用、檢疫費用、碼頭雜費、拖車費等,進口商的成本在每瓶酒50元左右。
接下來,進口商需要通過其各區(qū)域的代理,將進口回來的紅酒流向市場。
當然進口商也不可能白干,至少要保證30%的毛利,才能在平攤各種費用之后還有利可圖。因此各區(qū)域經銷商的拿貨價就在72元左右。
經銷商需要將酒批發(fā)給區(qū)域內的超市、酒行,并提供相應的促銷推廣等市場支持。經銷商的毛利至少要在40%左右,這樣算下來經銷商批發(fā)給超市、酒行這些零售終端的價格就是120元。
超市、酒行這些終端實體需要負擔門店的租金,人員工資等開支。毛利一般控制在50%以上,這樣的話消費者買到手的價格就在240元左右。
這樣分析下來,大家會發(fā)現(xiàn)。國外賣40多元的紅酒,到了國內賣到200多元是完全正常的。紅酒從生產釀造到消費者手里,這些環(huán)節(jié)是必不可少的。
很多人只算到了紅酒進口到國內的成本,卻忽視了進口商、經銷商、終端門店的利潤,覺得進口紅酒賣這么貴太不合理了。
順便提一句,如果賣真酒也有不錯的利潤,也許市場上就不會有那么多假酒了!
為什么不網(wǎng)購、海淘呢?
很多人會問,電商上幾十塊錢的酒大把的,去網(wǎng)購豈不是更實惠?
網(wǎng)上確實不排除有不少幾十塊錢的真酒,但是大多是VCE、IGP級別的,品質不比AOC。價格是便宜了,但品質也相應下降了,這不算真的實惠!那海淘呢,國外不是零售價折合人民幣50元左右嗎?
海淘是便宜,但是其他費用高呀,酒類要交60%的行郵稅,快遞費更是驚人,以DHL為例,一瓶紅酒寄回國內運費在200元左右,算下來反而更貴!
40元的紅酒,到了國內就要賣到200多。看似離譜,仔細分析其中的因果關系,就會發(fā)現(xiàn)還是有它存在的道理。這也印證了那句話:
任何事物的存在,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