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導讀】4.11 君子懷德 小人懷土

【論語導讀】4.11 ??君子懷德 ?小人懷土

《論語》里仁第四篇第十一章4.11,子曰:“君子懷德,小人懷土;君子懷刑,小人懷惠。”理解這章的難點,主要是對“懷”與“土”的解釋。

對“懷”的解釋可謂五花八門。皇侃訓“懷”為“安”,他根據“君子之德風,小人之德草”,從而認為“君導之以德則民安其居而樂其俗”。他把這四句就解釋為“君子安于有德之事,小人安于鄉土;君子安于刑法,小人不安法,唯知安利惠”,邢昺、鄭汝諧等人亦持此義。朱熹訓“懷”為“思念”,戴望訓“懷”為“歸”,楊潤根認為“懷”是“心里想著”,李君明認為“懷”是“關心”,還有的認為懷即“懷有……之心”。等等。

對“土”的解釋主要有幾種:朱熹解釋為其所處之地方;錢穆、楊伯峻解釋為鄉土;也有人解釋為土地,田產,田土。

對這一章,朱熹的解釋:君子存其固有之善,小人溺其所處之安;君子畏法,小人貪利。錢穆的解釋:君子常懷念于德性,小人常懷念于鄉土。君子常懷念到刑法,小人常懷念到恩惠。而楊伯峻的解釋:君子懷念道德,小人懷念鄉土;君子關心法度,小人關心恩惠。就人性而言,懷念鄉土而言,君子與小人其實是差別不大的。因此在這里,我認為把“土”做為鄉土解釋,不是那么妥切的。而朱熹的解釋更多是按自己的意思去解讀了,也有所偏離本意了。那怎么解釋會更為貼切?

這一章,孔子是講君子與小人的區別。君子與小人的人生觀,價值觀的不同,是相對立的。君子懷德懷刑,品德與刑法是形而上的,精神意識范疇;而小人懷土懷惠,土地田產與恩惠私利是形而下的,屬于物質利益范疇。易傳曰: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所以本章可以進一步歸納為:君子懷道,小人懷器。可見,君子與小人的人生追求的目標是不同的,方向是相反的。所以,我認為,這里的“懷”,解釋為關心或關注會更好,德、刑、土、惠是各自關心的不同對象。那么這段話,我解釋如下:君子關心的是品德修養,小人關心的土地田產;君子關心的是刑律法治,小人關心的是恩惠私利。

還有一點必須指出,君子關心精神財富甚于小人,但并不等于說君子就不要物質財富了,但與小人不同的是君子懷刑,要取之有道,要遵章守紀,使自身利益的獲得符合法律制度。而小人關心一己私利時,可能會肆無忌憚,無顧底線,徇私枉法。

孔子教學目的是非常明確的,是為了造就一大批君子,培養治世良才,而不是貪圖一己私利的小人。這是值得當代社會深思反省,特別是教育,包括黨校教育,多培養君子,少制造小人。


白云山人20170116羊城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