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同言
當一個人的生活,開始變成以家庭為單位的時候,很多事情可能都在潛移默化中發生著改變。
你會發現,一個人的日子總是免不得輕松和愉快很多。如果是家庭的話,便多了很多的束縛,也沒那么多自由,同時需要思考的問題也會多起來。
這是家庭賦予一個人的相應責任。
所以,要想把一個家庭經營好,肯定還是需要一些套路和方法,而不是依舊如同一個人的日子,由著自己的心隨心所欲。
一個家庭最大的不幸,是把以下3個秘密,全部告訴給親戚。
01.家里的具體收入;
我發現一件事,我身邊的朋友皆是如此:結婚之前,大家的工資多少,存款多少,偶爾還會說一下,但是結婚后,關于這個話題,彼此都很少說了。
想想就很容易明白,日子好不好,都是自家的事。
當一個人成立了家庭以后,外人的看法也會相對應發生改變,必要的一些神秘感還是要保持住,尤其是在經濟上。
你的錢多或者是錢少,給親戚或者是朋友說了的話,都會帶來不好的影響,多了免不得別人嫉妒,因為生活中的多數人,結婚后的生活因為孩子,還有日常的開銷增大,都沒有曾經一個人的時候過得輕松。
大家都不輕松,你卻這么好,可不是在別人面前拉仇恨。
要是錢少的話,你總說這些,就算是你的親戚,也很容易看不起你,當然嘴上肯定誰都不會說,只是行動上免不得表現一些出來。
去年過年的時候,我有一個朋友在吐槽,她結婚后,家里的條件相對而言在親戚里面是不好的。回老家的間隙,家族里很多人遇到了,條件好的和條件不好的人,明顯有著一些區別對待。有錢的大家都尊重一點,看到了遞煙啊這些也都更殷勤,說話更客氣。
她的老公就沒得到這樣的待遇,還郁悶了半天。
所以,社會之間的人情世故向來如此,窮在深山有遠親,富在鬧市無人問。習慣就好,也沒什么好悲傷的,反正都是關起門來過自己的日子,少去攀比參與那些,生活其實就會簡單很多。
02.兩個人平常的矛盾;
兩個人之間,吵架真的是再為平常不過的事,有時候鬧鬧小矛盾,也是悉數如常。
為什么說兩個人之間的矛盾,不能拿出去給別人說,尤其是你的親戚?首先,你的講述肯定是站在自己的立場去描述的,不一定客觀,也不一定是全貌,但是你的親戚肯定是站在你這邊,他們無法避免地會在這個勸說的過程中,起到一個火上澆油的作用。
有時候,明明是兩個人之間的小矛盾,要是摻和的人多了,這件事可能會變得越來越復雜。
再者就是,親戚之間的話,其實不管如何親密,始終不是一家人,都會在潛意識里有一些或多或少的競爭關系,不管平時如何和睦都是如此。
這是人的本能——最容易和身邊親近的人比優劣,來找到自己的存在感。
所以,你說了這些的話,其實在潛移默化中,特別容易影響別人對你們這個家庭的態度,畢竟雖然你們有矛盾,但是你們還是一家人,只要你們沒想過離婚,就始終是利益共同體。
你想過沒有,當你在說對方的時候,其實從另一個方面來說,也是在貶低自己。
有一個例子,我以前也寫過。
身邊有個阿姨,她以前經常和自己的姊妹吐槽老公,結果說多了,她發現她的姊妹們都開始不尊重她的老公,就是已經表現得很明顯了,這個時候心里不得勁的還是她,認為:這是我家的人,我可以說,你們不尊重他,我肯定還是有意見。
所以,你們夫妻之間的矛盾,可以關起門解決的話,就不要去親戚面前說得太多,這是為了自己好。
03.自己在家受的委屈;
祥林嫂的故事,相信大家都知道。你過得不好,一開始你說給別人聽,大家都同情你,說得多了,別人反而可能踩你一腳。
不要以為親戚之間就不會做這樣的事,往往現實是:越是親戚之間,越是要在日常中樹立自己的威信。
任何時候,當你把自己的軟肋暴露在別人面前的時候,都要想到有一天這些東西可能會反噬你自己,并且由于關系的親密性,反噬的效果會加重——不光是這件事本身,還有你心理上的難過。
當然,可能你訴說委屈的原因,是想找親近的人給你撐腰,但你要明白一件事:沒人會感同身受。
你說的這些東西,暫時會引起別人的同情,但時間稍微一過,人家最為專注的始終還是自己的事,至于你這些事情,不過是茶余飯后的談資,并且說得多了,人家在心里指不定會輕視你。
任何關系之間,都是保持一定的神秘感,才擁有特定的敬畏心。
當然,可能有的人會說,如果我不在意這些,想說就說了呢?你當然也可以說,畢竟你自己的人情世故究竟要如何安排,其實決定權都在你自己手中,只是很多時候,如果希望自己的人生能夠簡單點,反正有些事就盡量少去外面說。這是為了你自己好。
-END-
和每個來這里的人談愛說情,但無關風月。點擊上方關注,歡迎來到我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