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一下公交車,便來到一條鬧街。為什么我稱它為鬧街呢?因為每次來這里,這里都特別的熱鬧,街兩邊是商鋪,做著各式各樣的小買賣,街上永遠是那趕也趕不走的人頭,遠遠看去,黑壓壓的一片,看得人心里直打寒戰。
穿過鬧街,就是南禪寺的所在之地了。走近南禪寺,放眼望去,石門上方正中間門匾上,清清楚楚題著“南禪寺”三個大字。石門兩邊有兩個石獅子,每次看到它們,我總會不由自主地陷入沉思,沉思著一些有關歷史的記憶,我想那是一個很久遠的年代。
走進大門,便能看到佛家清凈之地的寺廟。在無錫的兩三年時間里,我只去過廟里一次。里面除了敲木魚的和尚之外,還有許多與佛結緣的俗家弟子,當然大多數都是女性。她們要么雙手捧著香,要么跪地在佛前磕頭,用她們獨有的方式祈禱著對美好的夙愿。不知為何,我覺得會去廟里拜佛的人,都是值得尊敬的,因為對于佛她們都有敬畏之心。
出了寺廟穿過一棟棟房屋,便可來到了廣場。這里平時特別熱鬧,里面全都是一些好玩的寶貝。各種掛件飾品、果子、炒食、衣服、玩具……應有盡有。不過我最喜歡的還是各種小飾品,尤其是木制的,很具有年代感,特別適合收藏。
如果走到南禪寺的廣場中央,就能看到這里有很多小盆友的娛樂場所。像旋轉木馬、大黃蜂、蹦蹦床等等。除了玩的,當然也少不了吃的了。瞧!前面一整條小吃街的美食,一定會對你的胃輪番轟炸。所以一到中午,整條街上的人基本上可以鋪路。
對了,這里還有地下城呢。不瞞你說,我是最近才發現的,并且感覺地下城比上面還要熱鬧,不僅服裝店超多,連小吃都特別多。不過最吸引我的還不是這些,而是房頂的一些水果形裝飾品,真是做得異常地漂亮。看看都有啥,草莓形、荔枝形、葡萄形和柿子形。讓人不禁感慨道:怎么做得那么逼真,害得我每次看見都誤以為是真的,饞的流口水。唉!
除了這些水果形裝飾品,還有裝飾燈。各種花樣的都有,顏色還是七色的呢?每次走進里面,七種顏色輪番變幻著,讓人目眩神迷,我想這才是繁華都市的正統色調吧。
再往里面走去,就是小盆友們的天下了。櫥窗里擺放著各種各樣的毛絨玩具,墻上貼著小朋友們的繪畫展覽作品;許愿樹上掛著小盆友們的新年愿望,游戲屋里擺滿了小盆友愛玩的各種游戲機。
說到這里,我要說說這里有一個特別有意思的書屋。說是書屋也不是,因為其實它四周并沒有墻,但是每個邊邊柱柱卻都擺滿了許許多多的國外名著,就連屋頂也被書塞得滿滿的。起初來到這里的時候,我覺得有些不可思議,這么多書到底是怎么一本一本摞上去的,這得需要多大的功夫。直到此次再去那里,竟然發現自己被騙了,原來那些書都是空的,只放了書殼而已。雖然想法有些落空,但話說回來,就算只有書殼,能做到這般也算足夠有創意了。
走出地下城,又回到了上面,我們來到了南禪寺的尾部。不經意間發現,站在那里看到的南禪寺的古屋反而更有意境。
它的美通常可以分為動、靜兩種狀態。先來說說它的“動”美。每到中午時分,這里的人流會達到最高峰,來來往往的人流,滿街的喧囂嬉鬧,讓人忽略了它骨子里應有冷色調,倒是多了幾分城市原有的特色。
相比于它的“動”,我更欣賞它的“靜”。每到黃昏時分,當人們褪去了俏皮,我卻變得異常興奮。當人流隨時間沖淡的時候,原本繁華熱鬧的城市像打了鎮靜劑,瞬間安靜下來。古街里或許還有零星個人,但他早已不在我的視線之內。吹著寒風,吮著不知名地異香,看著樹上的飄零殘葉,寂靜地和大地有了片刻溫存,你知道這個時刻只屬于你一個人。
所以只要提起南禪寺,我一定會心悅誠服地對別人說,它是一個很美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