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演員郭京飛在微博上寫了一封道歉信。起因是郭京飛在天津宣傳新片的時候,因廳內光線太暗導致眼睛不適,于是請求攝影師關閉閃光燈。但是媒體和攝影都以“這是我的工作”拒絕了,致使當時氣氛很尷尬。后來有攝影師在網上吐槽這件事,于是郭京飛道歉了。
他這樣說的:
這是一件小事,短短的幾十個字卻為郭京飛圈粉無數。剛好這幾天我正在看艾倫·拉扎爾的著作《道歉的力量》,于是更體會到真誠的道歉是什么樣子,而道歉的力量又是多么的強大。
艾倫·拉扎爾是美國的精神病學教授,國際知名的道歉學家。他之前已經著有70多篇學術文章和多部著作,他的文章也常見諸于一些主流新聞媒體。
《道歉的力量》是艾倫·拉扎爾花十年的心血,積累各種道歉經驗寫作而成。它從心理學、社會學、文化差異等各個角度來闡述了道歉的意義和方法,道歉的步驟和時機、道歉或不道歉的心理以及道歉是如何治愈傷痛的等等,并通過幾十個歷史上或當代真實的道歉案例,來闡明怎樣的道歉是成功的,而不成功的道歉失敗在哪里。
我們生活在錯綜復雜的環境中,總是會因為各自的性格、立場的不同,免不了跟人產生矛盾,在語言或行為上造成誤會,使彼此的關系變得緊張,于是道歉就顯得非常重要。道歉不僅發生在人與人之間,也會發生在國與國之間。道歉一方面可以使冒犯者減輕愧疚感,安撫心靈的不安;另一方面,也能化解被冒犯一方的怨氣和恥辱,釋放心中的仇恨,使彼此心靈得到解放,從而達到改善岌岌可危的關系,甚至可能重歸于好的目的。
艾倫·拉扎爾通過潛心研究以及多年的采訪和考察,他認為道歉與接受道歉是一種意義深遠的人類溝通行為,是一門看似簡單實則復雜的學問。他把真誠的道歉當作是一種救贖,不僅可以修復受損的人際關系,還可以解決恩怨紛爭。
在《道歉的力量》中,艾倫·拉扎爾告訴我們,一次比較成功的道歉,首先要做到的是,必須滿足受害者一項或多項心理需求。那么受害者通常想要得到哪些方面的心理需求呢?
1. 恢復自尊與尊嚴
2.確認冒犯者和自己有共同的價值觀
3. 確認錯不在自己身上
4. 確信人際關系中的安全感
5. 看見冒犯的一方受到懲罰
6. 冒犯者承諾會給予合理補償
7. 與冒犯的一方進行坦誠的對話
所以,向人道歉之前需要了解對方究竟受了什么委屈,自己應該為之前不合適的言行負起怎樣的責任,這樣才能“對癥下藥”。
書中尤其還講到道歉的四個步驟:認錯、自責、解釋和補償。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認? 錯
道歉的前提是首先要承認錯誤。如果你都沒覺得自己做錯,自然也談不到道歉一說。做錯了事,給別人帶來了傷害,也影響了彼此和睦的關系,這就需要通過道歉來修復。
很多人羞于認錯,或者含含糊糊,或輕描淡寫,或牛頭不對馬嘴,這都不是一個真誠的態度。比如有人說:“我為昨天發生的事道歉。”“事情已經發生了。”或者說“如果我的話給你帶來傷害,那我很抱歉。”這些話語里都沒有承認自己究竟哪里做錯了,也沒表示出哪個行為是錯誤的不恰當的,甚至還狡辯自己沒有錯,而是“你”太玻璃心太脆弱。
道歉的目的原本就是要撫平恥辱,恢復對方尊嚴的,而實際上像上述那樣的說法,無異于在傷口上撒了鹽,讓人更加不滿和心痛。如果一開始就不能坦誠以對,很可能會引起對方的反感,更別說改善關系了。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2.自? 責
如果一個人的道歉沒有自責,那就很難看出他的悔意。自責是對良知的拷問,是一種自我懲罰。至少,它能表明犯錯的人良心受到了譴責,而被冒犯者心里也會因此得到一些寬慰。
道歉必須真誠,而且要謙卑。很難想像高高在上傲慢自大的道歉,能得到別人的原諒。而自責是冒犯者對自己言行的反思和悔恨,是承認自己應該為傷害承擔責任,是對未來不再做同樣事情的一種保證。事實上,冒犯者越是自責越是不安越是吃盡苦頭,被冒犯者才越解氣,越容易原諒。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3.解? 釋
人們常常會說:“我要他給我一個解釋。”“我就是要一個說法。”可見解釋在道歉過程中的重要性,這是一個不可或缺的環節。解釋就是要說明冒犯行為的背景,這不僅可以使受害者更容易理解一些犯錯者,也是幫助受害者停止無盡地猜測。就是像人們常說的“死也要死得明白”。
生活中總有一些人口無遮攔地傷人,卻以直率自居,說什么“我這人就是比較直,”,或者“我只是開了個玩笑”,“你了解我這個人的”這樣的話,這不僅不能修補受害者的自尊,反而更有些火上燒油的味道。因為他不是在企圖別人原諒,而是他沒有認識到自己有錯,而是在辯解,是你小題大做。而且似乎還在暗示,這樣的事情以后還可能發生。
合理的解釋往往可以傳達這樣幾個觀點:我不是故意的;您是無辜的;這是意外,以后不會再發生同樣的事。好的解釋是闡明自己在什么樣的情形下,才有了之前不當的言行,希望對方給予一定的理解,然后還是要承認自己的言行給對方帶來了怎樣的傷害。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4.補? 償
弄壞了別人的東西,不能一句“對不起”就完事,一定要買個新的還給人家。把果汁灑到了別人的衣服上,那就送到干洗店清洗干凈后再歸還。補償是減輕傷害,但并不是就能將傷害一筆勾銷。即使是還給對方一個更高級的東西,也絕不能因此就減少自己的歉意。說到底,道歉最重要的是行動。這是維護對方的尊嚴,這也是對人最大的尊重。
如果是有能力補償卻不愿意這么做,那么對方就無法看到你的誠意,道歉必然失敗,斷絕往來也極有可能,因為這體現的不僅是一件事,更是一種人品。
當然有的已經做了看似慷慨的補償,道歉仍然失敗,是因為沒有處理好其他方面的問題。比如沒有當面道歉,這就很難體現出誠意來;沒有自責,或者自責中沒有表達出愧疚來,自己多么懊悔,或自己因此吃了多少苦頭,沒有讓對方解氣。道歉并不表示問題已經解決,但它是解決問題的重要過程,只有過錯方連對方最起碼的條件都不能滿足時,才會被認為道歉是失敗的。
一個誠懇的成功的道歉,需要由認錯、自責、解釋和補償來完成。看似簡單,卻又交織在一起,共同作用,又不需要嚴格按順序來完成。
還拿郭京飛道歉的例子來說。他有很明確的認錯:“是我的錯,對不起。”這種坦誠,更容易博得好感。“沒控制好讓您不舒服了,給你道個歉,當時給所有媒體道歉了,也和攝影師單獨道歉了。”這是在自責,并且給所有涉及的人員道歉,也表現出知錯就改的風度。"昨天現場環境太暗了,一直開閃光燈眼睛確實受不了,”“昨天也確實沒說過不接受采訪的話,這個部分可能有誤會。”解釋了為什么當時會有那樣的言語,以及給別人造成的誤會。這樣雙方換位思考一下,就很容易互相理解。
這件事只是言語上有些小摩擦,并沒有造成什么巨大的麻煩,所以并不涉及到物質上的補償。但是微博上眾人矚目的道歉,也算是給了攝影師心理上的平衡。最后郭京飛還說:“謝謝您的提醒,以后一定會多注意。”也表現得非常有修養。
這是一個簡單又很完美的道歉,三言兩語把事情平息了,還樹立了一個知錯就改寬容大度的暖男形象。可見道歉的力量多么強大!
在《道歉的力量》這本書里,艾倫·拉扎爾旁征博引了幾十個世界各國的歷史案例,有的還是非常著名的事件,這些都讓讀者更深刻地體會到道歉的意義。有的人一直恥于向別人道歉,以為因此就會被人瞧不起,而我更欣賞李詠說過的話:成熟的稻子才會彎腰。向人低頭并不會使人矮三分,反而會因為勇氣和坦蕩形象更高大。
古人云:人恒過,然后能改。一個真誠的道歉,必是改過的前提。道歉是一門藝術,真誠自然的道歉能獲得原諒,還會增加好感,反之會火上澆油甚至絕交。作為一本溝通技巧的書,《道歉的力量》很值得一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