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誰翻樂府凄涼曲,風也蕭蕭,雨也蕭蕭。瘦盡燈花又一宵.。
不知何事縈懷抱,醒也無聊,醉也無聊。夢也何曾到謝橋。
那拉氏著名才子納蘭性德寫下了這首《采桑子 誰翻樂府凄涼曲》,多年后滿族葉赫人葉廣芩以這首詞的詞牌、詞句作為其書的書名和章節名寫下了《采桑子》。
作品寫了包括自己在內的北京皇室貴族金家十四個子女的故事。大廈將傾,骨肉四散,本是極盡愁怨,卻被作者寫的像煙草風絮梅時雨,喜和愁都淡而綿延。感情雖淡,卻也有著不得不說的悲涼。
或是對生命脆弱,世事無常的哀嘆:愛畫成癡老七,清白磊落一生,卻求而不得,郁郁而終;曾飾演程派青衣,韶秀哀婉的大格格,無兒無女,晚景凄涼,苦等了一生也沒等到當年的琴師;因門第之差而出走嫁人的二格格到死都沒等來家人的原諒……
或是對手足相殘,兄弟反目的哀婉:大哥參加國民黨,親眼看見三格格被殺害而無動于衷;為了烏龍案件三哥和四哥活活逼死了二哥;大哥娶了曾與七哥心意相投的女子遠赴臺灣……
或是對時過境遷,物是人非的無奈:當年被請去鑒定文物拒收費用的三哥,而今學會了作假;當年相看兩厭的玩伴,而今對面不識;當年仙風道骨的酒仙老姐夫,而今也學會了商業化……
作者失望也好,哀嘆也罷,她始終對這個家有著很深的情感,老七病危她催促丈夫籌錢、二姐去世她為她奔走相告、不遠千里去陜西勸說老五之子,就像全書結尾時作者所寫的樣:“畢竟是舊家難舍,畢竟是手足情深。
作者將盛與衰兩種狀況描寫到極致,在對比之中更顯蒼涼。在書中我看見了一個世家的敗落,看見了一群子弟的飄零,讓人不得不嘆道果真是人世滄桑。
總而言之,這是一本京味兒十足的小說,描寫上層貴族人士在時代巨變之中的經歷,兄弟姐妹十四人因不同的選擇,而面臨的不同的人生,值得一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