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融資”為何會變成“IPO圈錢”?

自從IPO審核放寬后,IPO就背上了好幾個罵名,一是說股市大跌跟它頻繁的發行脫不了關系,二是說IPO跟本就脫離了融資的本質,成了圈錢運動。許多人哭鬧著停止IPO的發行。但是,發達國家的市場,IPO發行比中國市場更加頻繁,為什么沒有人指責?為什么在中國A股市場,它就變成了圈錢運動?

IPO融資與IPO圈錢最大的不同是,融資是為了實現控股人、投資者和社會的共贏,而圈錢是控股人及其關聯人借IPO實現個人財富最大化,欺人的行為。IPO圈錢最明顯的表現是上市后,大小原始股東開始“清倉式減持”。

為了盡可能的消除IPO的圈錢病灶,全國的金融會議提出把發展直接融資放在重要位置,完善IPO基礎制度、強化IPO市場監管,扎牢基礎制度的籬笆,細化新股發行制度責任條款,凡不符合發行條件的“帶病上市”企業,不得以任何方式方法將其轉為合法,將違反新股發行條件轉換成明確的法律責任,建立企業IPO違法終身問責機制。

為了防范IPO圈錢運動,IPO從審核到上市,再到退市,每走一步都應該有制度可尋,有法可依,否則那些“帶病”上場的,無論是“大病”還是“小病”都無法得到遏制,從而使融資變成了圈錢。

由此我們發現金融制度的缺失,是造成IPO圈錢的重要原因。

中國的股票市場,沒有賣空機制。我們知道賣空機制最重要的作用是,它將更多的信息融入股價里,從而有助于降低股市的投機性與波動性。

一個有效市場,股價應該既反映正面也該反映出反面,沒有賣空機制,會使股票的反面消息得不到有效的反映和消除,所以中國的股價長期高于真實的價值。而許多IPO的價格也高于價值。

賣空機制的存在,是為市場制造博弈的機會,行為者互相鉗制的動力。在雙方博弈時,會使得某一方的趨利者,有動力補償信息的完整性,從而使得市場更加有效。沒有賣空機制IPO上市有恃無恐,只要一上市持有者就開始清倉式的減持,圈錢就跑,然后轉戰下一個IPO,擾亂市場,破壞那些真正需要IPO融資的人。

賣空機制有點像信用保障制度,如果一只股票不怕被賣空,也意味著這只股票的質量過關,投資者也愿意選擇這樣的股票,長此以往,通過市場機制下篩選出來的股票會趨優。如果有人盯著某只IPO,并對其做了上市就賣空的操作,那么在某種程度上,某些投資者也不敢下手,而該IPO控股人圈錢的行為也會因恐懼而受到一定的制約。

中國信用體系的不完善,使得IPO圈錢者沒有后顧之憂。圈錢后幾乎沒有更多的人知道,也不會承擔某種因失信而導致的嚴重后果。

IPO變成圈錢運動,責任在于金融制度是否完善。如果有一個取款機,長期不需要取款密碼,并且不用還款和受到懲罰,那么發現這個秘密的那些人,很難用道德約束自己,不去拿走這些錢。金融制度的監管可以學習古羅馬競技場的奴隸主,選擇參與競技的人,在源頭上就必須足夠的強壯,到了競技場,應該更加把注意力放在競技上,結局如果失敗就必須付出高昂的代價。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