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類之所以區別與動物,不僅僅是從生物學的角度出發,還包括歷史學及哲學,更重要的是人類在社會學上的發展。通俗的說就是人不僅有智慧,并且運用智慧談古論今,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后改變自身以及周圍環境,從而追求自我。這所有的一切起源于學習。我們中國有句俗話是“活到老學到老”,學習是貫穿人類一生的活動。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通過向比自己優秀的人學習來取長補短,豐富自己的生活技能。這樣說來,每個人都會學習并且一生都在學習,但是為什么每個人的生活卻是千差萬別甚至相差懸殊呢?
? ? ?網絡的出現縮短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人們通過網絡可以學習任何知識,隨之而產生了很多網絡導師,比如女性勵志品牌創始人王瀟、斜杠青年彭小六、行動派社群等。大家紛紛向他們學習,學習如何有效利用時間,學習如何掙外快,學習如何選擇人生。很多人通過學習的確獲得了自己想要的人生,比如微博名叫“面包從容記”的博主面嬸兒, 從五百強的小白領到淘寶三皇冠店主,她就是在瀟灑姐的趁早精神鼓勵下一步步獲得今天的成就。不可否認趁早精神鼓舞著很多人走出困境,但我認為更重要的是借著這股精神咬牙走到今天的每個人自己。
? ? ? 我也是瀟灑姐的粉絲,從11年開始關注她至今,連續三年買了趁早的小本,五年的時光,讀了瀟灑姐出的書,用趁早小本計劃了一天又一天,買了趁早小店的白T,我以為我會有所改變,到現在為止,我仍舊只是個追隨者。我是個典型的盲目追隨者,遇到厲害的人就當做導師來學習,我學習他們所有好的方法,學習他們所有刻苦的精神,可是我忽略了我自己,并不是所有方法都適合我,我認同凡事預則立,我想好的事情就會去做,腦子里一直會記得,可我不適應每件事都在本子上寫下來,用趁早小本時,我經常會事情都做完了,事后補記,完全本末倒置。孔子說:“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后半句話更重要。
? ? ? 我們聽了很多道理卻依舊過不好這一生,關注了很多大V卻依舊碌碌無為,嘗試了很多方法卻依舊是拖延癥患者。我們都在努力,可為什么幾家歡喜幾家愁?我想問題可能更多的在于:我們總是更依賴于向成功人士學習經驗,太容易相信成功者的方法論,最終成為一名忙碌的追隨者。我們忘記了我們才是自己人生的主宰者,我們所有的學習都是服務于自己的,所以,從今天起,請認真做自己人生的導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