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建議讀者用一小時的時間看完本書,他說,讀者將會在一小時之后收獲甚多。
我用了一小時看完這本書,接著整理筆記,列提綱,然后是這篇讀后感。
單看封面,可以聯想:
什么是時間管理?
為什么要管理時間?
應該如何管理時間?
作者在本書中竟然沒有撰寫目錄,對的,這是我看過的第一本沒有目錄的書,但這并不妨礙讀者從中獲取有用的信息。因為整本書都很簡潔,作者通過圖片串聯故事,把自己比作火柴人,并用自家房屋作場景,以對話的形式向讀者講道理。
以下是我從書本提煉出來,對自己有用的信息。
1.自我意識是先決條件
時間是一種重要資產,它公平,它不可復制,并且時刻在流逝。【它是我們不斷貶值的生命時光】
因此,管理時間的先決條件,首先是你覺得時間重要,它不能被用來浪費。
作者在書中以自己一周的時間為例,將每項常規活動所用的時間做了一個統計表,發現自己用在觀看體育節目的時間遠遠超出預計。這告訴作者,如果他必須完成一年寫4本書的任務,那么就必須縮短觀看體育節目的時間。
因為我數學有點不好,所以沒有以一周為單位去計算。并且,為我認為一天的時間更為直觀。因此,我試著去分析我一天當中的時間分布:
周一至周五? (周末及節假日的工作時間不太固定,因此不做統計)? ? ? ? ? ? ? ? ? ? ? ? ? ? ? ? ? ? ? ? ? ?
工作:3.5小時? ? ? ? ?
交通:1小時
三餐:1.5小時
洗漱:1小時(早+晚)
睡覺:8小時
合計:15小時
自由時間:24 - 15 = 9小時
這就很清晰了。當然,其實我還能找到很多的碎片時間以供學習。
那你呢?
2.目標設定是第一步
意識到時間的重要性之后,需要設定自己的目標。這個目標可以是短期的,也可以是長期的。例如,作者的女兒想要在大三的秋季學期平均成績達到3.5 ,然后她去分析,她需要為此學習多少個小時,發現時間不夠用之后,從而不得不減少在其他活動所花費的時間。
3.選擇是困難的
是的,正如第二點所述。時間不會因為你是誰或者你要做什么就變多,因此在實現目標前,你必須有所選擇。
生活本就充滿一個個的選擇,我們也早已不是做選擇題的新手了,不是嗎?
4.你可以“創造”時間
時間當然不可能因為你既有創意又有實干就從一天24小時拓寬至25小時,這里作者所說的是,你可以把所擁有的時間發揮出它最大的成效,比如你明明在早上思如泉涌,那就不如早睡早起好過熬夜干活。
抑或,把碎片時間等非生產性時間轉變成你的生產性時間。這樣一來,即便我們不能拓寬24小時,也能加深我們這24小時的深度。
5.拖延是大敵
對于我來說,拖延是當之無愧的大敵。我也正在鍛煉自己的意志,比如鬧鐘一響馬上起床,比如看到信息要么馬上回復,要么直接刪除,不要讓自己養成拖延的習慣。
與拖延的戰爭,現已初見成效,繼續加油。
6.計劃和準備是值得花精力去做的
7.事情有輕重緩急之分,確立優先次序
8.專心致志是關鍵
我還記得小時候,看自己喜歡的節目,就算旁邊有人跟我說話,也是充耳不聞。
長大之后,這種可貴的能力卻愈發下降了。
我想,看書和練字都是能幫助我提升專注力的好途徑。
* * *
選擇對你行之有效的時間管理技巧吧。
其實我們都知道人生是減法,時間很重要,right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