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自我成長,我都做了什么?
打開自己的內心
我只做了一件事,是打開我自己。
這一年,我不斷的和前輩溝通,和信任的朋友溝通,其實嘗試去進行心理咨詢或者去見行家,都是希望打開自己的內心,通過別人內化對自己的認識,幫助我理清思路。即使沒有朋友溝通的時候,我也很少把自己關在屋子里,明媚的陽光下,找個咖啡屋,看著來來往往的人,聽著鄰桌人的故事。
我至今還記得我好像一下子想通的那個瞬間,真的像重生一般地酣暢淋漓。
某個失眠的晚上,我在在行翻到了邢文斌老師的約見主題——如何喜悅地活在當下。當時,喜悅那兩個字瞬間就擊到了我,那個詞那么常見卻又那么遙遠。
后來我見到了邢老師,交流的一開始我就說,我覺得我們今天聊一兩個小時,我并沒有期望能夠解決我的問題,但我希望和您聊完,能給我雜亂的思路撕出一個口子,我需要一個突破口。
幸運地是,那天我找到了突破口。我和邢老師說,對于某個問題,我在思考的時候很平靜,我和別人溝通這個問題時也不曾帶過任何的情緒。邢老師說,我模仿一下你剛才的表情和口氣,你再確定下是不是很平靜。邢老師學的很到位,我從未想過自己說出的話和臉上的表情,是我自己那么討厭的樣子。
那晚,我突然想通了很多問題,我回家后和Z小姐視頻聊天了五個小時,直到深夜兩點。我說我終于明白你當時跟我說的那些,我們終于可以在同一個框架下聊天。
"術"更重要還是"內心"更重要
我一度是個崇尚方法論的人。這一年,我也不斷地積極進取,堅持打卡,像上了發條的機器一樣讓自己亢奮,但對我而言,當你過了依靠打卡和雞血故事來維持激情的年齡,外界的這些措施對我起到的作用都是微乎其微。
我們有時候確實都把注意力集中在了"術"的問題上。我也一樣,現在依然會相信方法論的重要性。但這和自己內心強大還是有很大的不同。Z小姐和我聊過一個例子,對我啟發很大。
有個婚姻有問題的女生尋求幫助,從心理咨詢の角度,或許可以從婚姻的角度給她很多方法,而且這種方法很有可能半年內就能有效改善她和丈夫的婚姻關系。但是她可能仍然不快樂,那這就有可能是自我成長的問題。如果你從自我成長的角度去啟發她,很有可能結果就是她選擇了離婚,但她內心平和快樂啦。你說到底哪個更可取?無法評判。或許這都是每個獨立個體的差異化選擇。
堅持不放棄
這一年我不斷地在自我成長的路上摸爬滾打,有時候煩躁的坐立不安,迷茫焦躁,我甚至懷疑過,我為什么要想這些?那些不思考這些的人,我看生活的也很快樂啊?
可我很快又意識到,我天生必須要思考,想不清楚比不去想更讓我沒有安全感,堅持不放棄地去探索基本成了我這一年的使命。
我的朋友們不斷的聽著我抱怨,看著我的不耐煩。我們讀書會的小伙伴兒慧慧有一天在看著我趕走了旁桌吵鬧的小朋友后,終于和我說了句讓我警醒的話,“Jiayin,你現在身上的戾氣太重了。”那時候,我發現我做了那么多,對我卻依然沒有幫助和改進。
氣餒和放棄都是有的,內心的懊惱和掙扎更讓人煎熬,可我在睡了一覺后,依然沒辦法停止思考。那我就和自己說,再堅持一下,斗到底總會有個答案。
其實,那時候已經是看到一點光啦。至今我都很感謝慧慧,是她開始讓我意識到,不解決內心的問題,其他的問題都不會有解決。
PS:慧慧剛剛做了媽媽,她一定會是個好媽媽。??
或許,情感開始細膩或許也是內心開始平和的表現呢,哈哈哈。
堅持探索,在舉步維艱中不放棄,走出來就一定會是海闊天空新的世界。
每天整理情緒
我每天會在效率手冊上復盤。除了每天的工作,效率,生活等必須記錄的,今年我更多地會去回顧我的情緒。
我思考了生么?我為什么開心?又為什么不開心?我都會去剖析。
對我幫助最大的是"反省"和"感恩"這兩項。反省是記錄今天哪里做的不好?為什么不好?又要如何去改進?這些里面那些頻繁出現的點,就構成了我那篇大家還比較喜歡的《33歲,我的60個基本》的雛形。
而感恩,卻開始讓我慢慢關注那些小確幸,慢慢能夠對自己的情緒有所知覺。而帶來的驚喜就是,我開始有了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