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時候才能有一種整個人已經安定下來的感覺呢?
倒不是指結婚生子,而是自我構建差不多已經完成。是說經過了這么多年的跌跌撞撞,已經形成了一套自我認同的認知體系,能判斷什么是自己想要的,能力有多少。
任何其他人的想法和建議,或者是整個社會的趨勢,都不會輕易讓你產生動搖,你知道自己可以憑借這樣的準則一直生活下去。不會再有患得患失,不必再有空空蕩蕩。這樣的體系沒有好壞之分,正確與否都是相對的。
是覺得這樣的人才會比較容易開心,能比其他還在摸索的人活得更輕盈。
最近不斷聽到同學要結婚的消息,第一反應是勇敢。
目前來說我做不到,未來幾年內好像也不太可能做到。
說來還挺神奇的,知乎給我推送了一個問題,叫做 ”為什么很多適齡青年都不想結婚了?”
看了一些回答。很多人表達的觀念是說在物質條件越來越富足的現在,上個世紀通過結婚雙方資源共享從而提高生活質量的情況,放到如今一個人也可以實現了。
也算是見過了一些夫妻形態,可悲,我總感覺這事兒不靠譜。一直覺得結婚很像找一個合伙人開公司,不考慮合伙人的資質是不可能的,但是未來又有因為種種原因公司停止運營雙方因此鬧得太難堪的可能性。opportunity cost太多了,換成矯情的說法也就是安全感嚴重不足。如果沒有一個足夠喜歡的人平衡這些opportunity cost,我更愿意去做想做的事情。
之前看過豆瓣里面一個討論,如果過了很久之后你發現,其實你想象中和你非常match,這么久你一直堅持的,相信一定會有的那個人其實并不存在呢?越過山丘,才發現無人等候。
有個高贊回答我很喜歡——“猜到了。依然會選擇不將就,那可是『我』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