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詩詞的國度,也是茶的國度。
兩者相遇,
造就了最美的茶詩詞,既能爽口,更能安心。
很是喜歡蘇軾,不是因為他的詩句,而是他和我一樣,都是茶客。
“寒食后,酒醒卻咨嗟。休對故人思故國,且將新火試新茶。詩酒趁年華。”
君子喜茶,而他,不但是喜,甚至算的上是愛的癲狂了吧!一個新火試新茶,說的我瞬間津液流淌。
優雅,灑脫,甚至于縹緲,我不敢想象,整個沖茶的過程,水煙裊裊,一股清香襲面而來。
似乎本身就那么唯美,于是,茶也就成了一種藝術,隨后,更是有了一個職業----茶藝師。
小時候,很想長大,做著大人們常說的小孩子不能做的事,哼著那些大人在孩子面前沉默的愛情曲,錢包里裝著成年人本該有的基礎保障。
一切行為似乎顯的那么順其自然。
長大后,卻愛上了“矮紙斜行閑作草,晴窗細乳戲分茶。”的生活。
離開喧鬧,似乎成了可望不可及的一個夢想。
“嘆息老來交舊盡,睡來誰共午甌茶。”不知何時起,愛茶之人卻再不如從前,茶友間的詩詞歌賦,也變成了酒友間的一飲而盡。
茶造就了品牌,品牌成就了文化,文化帶動了發展。
而高端以下所有種茶者,被懂得經營的“商”低收高賣。
往昔的“君子商”茶農,變成了連生活都維持不下去,毫無存在感的“農”。
從典雅到俗不可耐,到底距離有多遠。
“坐酌泠泠水,看煎瑟瑟塵。無由持一碗,寄與愛茶人”
這,是父親的宏愿,不只是賣茶,也在找個愛茶人。
父親以為茶貴,決定生活不休,茶價不漲,不忍茶只是權貴的桌上飲,開始“祈求”懂網絡的女兒來幫他推廣。
“寒夜客來茶當酒,竹爐湯沸火初紅。尋常一樣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有時候我會想,當初,到底是詩成就了茶,還是茶宣揚了詩。
不想過多敘述社會現狀,燈紅酒綠本就已經成了一種生活。
古里嚴冬亭上酒,小庭來客必敬茶。
茶不止是飲品,更是成為一種禮儀,酒是禮之后促進關系的催化劑。
而這個催化的方式,似乎也來的不是那么純粹,先麻痹人的神經,酒壯熊人膽兒,所有的事情就那么順其自然,水到渠成。
我沒有大雅,也沒有小雅,當坐在這兒微微感嘆時,也只是抱著對茶的不公。
品茶茗香,這應該算是最俗不可耐的一種品鑒。
而我,看著桌上朋友送的茶葉,只能感嘆一句------世人皆俗,我為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