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你都做了些什么呢?
2018,你想做些什么呢?
有想法的人已經開始行動了,你呢?是繼續觀望,還是得過且過?
一、2017,我的失落和收獲。
消極失落的一面是:2017沒有掙到錢。積極開心的一面是:2017我找到了一群人。
目前收入來源是工資,每月全部收入-全部支出=1K+(每月盈余僅1千加)。為什么會這樣呢?這得從自己沒有做好職業發展規劃說起。下面分享幾點心得:
1.要有長遠的職業規劃。從畢業到現在,工作了好幾年。累積最多的工作經驗是人力資源,但也只打到主管的階段就止步了。做過零售行業客服、家具&互聯網行業人事、電力行業文控、零售行業培訓,基本都淺嘗輒止,導致的結果是能力水平都不高,自然薪資基準也上不去。
2.培養單杠能力。現在很流行“自由職業”“斜杠青年”,看到活躍在網絡上的達人、大牛們,我也蠢蠢欲動。但是,冷靜!“十年磨一劍”“沒有人能隨隨便便成功”,這些話是有出處的。渴望成功的我們,不能只看到大咖們榮譽加身的時刻,還要關注他們是如何登頂的。找方法,然后去做,比喊口號更有效。拉長自己的長板,有一項吃飯的手藝,很重要。
3.更新朋友圈。此更新非彼更新。有句話,你的收入水平,等于你經常來往的5個人的平均。重新審視一下自己的朋友圈,你花費了多少時間和精力與他們往來,這些人對你有哪些影響了。細思極恐,當你幡然醒悟,時間都是被浪費掉了,就會明白“我本可以”這個句式的遺憾的。重新有意識地打造朋友圈,讓更多你欣賞羨慕的人成為你的朋友,然后你就會成為讓自己羨慕的人。
失落的是沒有掙到銭,收獲的是我找對了一群人。我的朋友圈刷新了,也看到了更多的可能。生活不再是眼前的一地雞毛。社群是個神奇的地方。
二、2018,我的關鍵詞:社群運營、寫作。
互聯網創造了很多奇跡,比如淘寶;移動互聯網也創作了很多奇跡,比如微信。這些都跟我有關,買東西方便了,跟其他人聯系方便了。2018年,社群運營和寫作,是我的關鍵詞。
1.社群運營。
線上社群是個虛擬的社群,但它真實存在。一群人因為某些共同的屬性,聚集起來,互相鼓勵實現自己的愿望。這是一個跨越時間、地理、年齡、學歷、經歷的地方。每個人都可以利他,都可以被喜歡,被欣賞。我找到了自己的榮耀和歸屬感。
要如何做呢?
a.“對他人順著人性,對自己逆著人性”。比如利他這個事就要一直做。做對別人有益的事兒,長期地堅持地為別人考慮。而不是只考慮自己的收獲,只關心自己的付出。
b.“做,就對了”。人總是喜歡給自己設限,比如“我不會”“我是來學習的,默默圍觀就好”。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視角和看法,大膽地說出來,大膽地去做你認為對的事兒。行動了才會有反饋。行動了才會有故事。絕大部分人不是管理員,但是人人都有發言權。“做人得體,做事兒靠譜”,做就對了。
c.“讓自己變得更好,是解決一切問題的關鍵”。這句話是貓老師金句中的金句。所有的事情,最終都是人的問題。而你的事,都與你有關。當你變得更好了,事兒也自然好解決了。比如你的格局更開了之后,就不會再計較旁人的表情眼神了。
2.寫作。
V先生曾經提過,寫作是件復利的事兒。安叔說,每個人用文字表述自己的觀點時,就是有意義的事兒。因為這一定會給別人帶來啟發。差異只是影響的人多還是少。
2018我會好好的吸收讀書營的精髓,切實去行動。做好閱讀輸入,定期進行輸出。在內容組好好地玩兒下去。
具體行動:
a.經典的書,看十遍。每天打卡,寫進度和心得感悟。
b.每月逢5出一篇稿子。
c.找到喜歡的作家,開始模仿寫作。這件事要在1月結束前完成。
d.2018年要跟伙伴們做線上分享10場。(從0到10)
2018,一路通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