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
在生活中,我們隨時隨刻都面臨著各種各樣的選擇。小到?jīng)Q定晚飯喝什么飲料——是果汁還是可樂,主食吃什么——是面條還是吃米飯,周末晚上去電影院——看國產(chǎn)片還是好萊塢大片,去商場買衣服——選擇什么品牌的衣服。大到考大學的時候選擇報什么專業(yè),找工作的時候,選擇什么行業(yè)什么公司,結(jié)婚的時候,選擇和誰共同一生。
然而,對于人生,能稱的上“大事”其實也就這么幾件:上大學,找工作,結(jié)婚,投資等等,也許還有別的,可總是數(shù)量并不多。所以,人生真正面臨的關(guān)鍵選擇就那么幾個。
很多時候,我們在面臨“小的選擇”的時候,猶豫不決;當我們的人生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我們卻沒有投入足夠的時間和智慧去做出一個足夠明智的選擇,大部分時候,我們做出的選擇只是順其自然,或者接受自己慣性思維的左右。
于是,大智慧就是要用到這些大事兒上。至于面臨小的選擇的時候,就盡量糊涂一些吧,或者盡量簡化,減少對自己能量的消耗。
為什么Facebook創(chuàng)始人無論是發(fā)布會還是外出活動,或者是出席演講,一直是牛仔褲和淺灰色T恤?
心理學理論認為,一個人為了確定早餐吃什么、每天穿什么會消耗很多能量。所以,他想簡化他的生活,為了不在著裝上浪費時間,集中精力于更重要的事情。
在面臨重大選擇的時候,為了確保能做出“高質(zhì)量”的選擇,我們就需要掌握一套選擇的方法論。
選擇的方法論:
(添加)(必要的)(條件)......
在做選擇的時候:
一定要盡量做到只考慮且不遺漏那些最必要的條件
比如,你選擇明天會去完成哪些工作,你選擇的方法應該是——添加必要的條件,對于明天要做工作來說,哪些條件是必要的:
- 這項工作是不是有利于“我的成長”——成長性
- 這項工作我預期的結(jié)果是什么?這個結(jié)果能促進我的管理工作嗎?——結(jié)果導向性
看起來生活我們有各種各樣的自由選擇權(quán),但是我們不知道的真相是,我們的選擇其實很多時候已經(jīng)預先注定了,被我們的“潛意識”所掌控了。可怕的真相是對于我們的潛意識大部分時間我們是很難掌控,很難選擇去思考什么,不去思考什么。
比如我們對于自己腦中的念頭,大部分時間是無法左右的。比如在跑步的時候,總會不自主產(chǎn)生了一些念頭(孩子,工作上的那些人,那些事),不知道為什么會產(chǎn)生,這些念頭是不是在我的潛意識早已經(jīng)隱藏著,只是通過跑步這么一個時機釋放出來。我想調(diào)動我的主觀意識去控制這些想法,但是發(fā)現(xiàn)效果甚微,跑步的時候依然會想起日常生活中的人,事情等等。
生活中最可怕的就是“這個世界不是你想象的那樣“。在我的想象的世界里面,這個世界應該是有許多美好的地方呢,我們能夠選擇自己的人生,做自己熱愛的事情。最勤奮努力的人不會是得到上司最大賞識的人,最相愛的兩個人結(jié)局不一定總是在一起。你以為你已經(jīng)足夠努力,你以為你每天忙忙碌碌,很充實,短暫的充實,以為這樣子就會有一個美好的未來。并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有一個結(jié)果。正如現(xiàn)實很骨感,理想很豐滿。
所以盡管不情愿,我們也不得不接受這個不完美的世界,然后客觀理性地去打磨我們的價值觀,讓選擇更為合理。
什么是價值觀來著?
價值觀就是思考“什么更重要?”和“什么最重要?”然后盯住重要的,而不是那些不重要的.......就這么簡單。
人生就是一串困難的選擇,是一個不斷選擇的過程。當我們走過人生的旅程,身后留下來的就是我們選擇的結(jié)果。如果選擇得好,我們會感到快樂和成功,會覺得自己對世界、對他人產(chǎn)生了正面的影響。
李開復說:
當我個人碰到人生重要的選擇時,我一直信奉以下的做事三原則:有勇氣來改變可以改變的事情,有胸懷來接受不可改變的事情,有智慧來分辨兩者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