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來臨,去動車站接在外求學歸來的堂弟。剛一見面,堂弟便大聲叫到:“老哥,先帶我去吃碗加了蔥珠油的餛飩再回家吧。在外面,沒有用紅蔥炸的蔥珠油,餛飩吃起來怎么都不對味。詔安的蔥珠油,讓我想得直流口水呀!”
蔥珠油是詔安常見的調味料,是用菜籽油(或大豆油)把紅蔥碎炸香而成的調味料。紅蔥也叫珠蔥、圓蔥、分蔥,是一種小型蔥類。紅蔥成熟時基部鵬大形成紡錘形的小鱗莖,其外皮呈現紫紅色,常見都是好幾瓣鱗莖團聚在一起,像個蒜頭。蔥珠油制作簡單,只需將紅蔥碎用油炸至金黃出香味即可。炸的過程需特別注意油溫,過高則易焦,太低則炸不出來香氣。
我個人認為,蔥珠油似乎還是一位帶著哲學啟示的人生導師。紅蔥雖不像洋蔥那樣嗆人,但也像極了一個脾氣略微暴躁的年輕人,有種鋒芒畢露的沖勁在。而蔥珠油卻是有種顧全大局的含蓄內斂,十足一副虛懷若谷的中年人做派。這其中必然經歷了一段不尋常的歷練過程,上刀山,下火海,一路風雨走來,紫紅水靈的紅蔥變成了金黃剔透的蔥珠油。原本刺激得令人“涕淚俱下”的不適,轉變為讓人“欲罷不能”的服帖。從稚嫩,到成熟;從棱角,到圓滑;從沖動,到穩重。這就是蔥珠油的啟示所在。人生亦是如此,不懷世故總要經歷大千社會的磨練才能成長。蔥珠油身體力行地告訴我們:不經歷風雨,怎么見彩虹?
蔥珠油不但似良師,給予我們啟示,更像益友,以美味陪伴我們 左右。
清晨,家中的爐灶上正咕嚕咕嚕地蒸著水蒸蛋。往蒸好的水蒸蛋點綴上星星點點的蔥珠油,無需太多,蜻蜓點水般即可,美好的一天就在蔥珠油的香氣中拉開了序幕,一天的好心情也隨之開啟。
午后,賊婆面的小攤前水氣氤氳,誘惑著往來路人饑腸轆轆的腸胃。坐定,來上一碗賊婆面,湯上必然漂浮著少許蔥珠油,畫龍點睛般流光溢彩。那蔥珠油的香氣攔都攔不住,一股腦地鉆進鼻孔,召喚著蓄勢待發的食欲。食畢,腸胃里有了蔥珠油,立馬橫掃一上午辛勞的困頓,瞬間有了振臂高呼的能量。
深夜,蔥珠油又與甜面條或是湯圓打得火熱,香與甜的結合,勢必會在味蕾上上演一出優美的戲劇。再者,那香與甜溫暖了心扉,愿有好夢,而夢中,依舊還有蔥珠油 。
……
當然遠不止這些,蔥珠油就像盡心盡力輔佐君王的臣子,鞠躬盡瘁地出現在諸如貓仔粥、清湯蝦丸、餛飩等等詔安美食的身邊。毫不夸張地說,叫醒詔安人的是蔥珠油,陪詔安人入睡的依舊是蔥珠油。我很難想象,若是詔安人的餐桌上失去了蔥珠油的身影,詔安人的生活將會是怎樣的乏味。
蔥珠油以良師益友的身份,用一種鎮定的力量,自帶著某種光芒,為我們照亮前進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