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一句學論語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思無邪

【原文】

子曰:“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注釋】

1)? 性:本性

2)? 習:習染

【譯文】

孔子說:“人的本性是相近的,因為學習到的東西不同,就相差很遠了。

我們先來梳理一下文意。性,指的是人先天具有的純真本性;習則指后天習染,積久養成的習性。 整句話的翻譯是:孔子說:人先天具有的本性是接近的,而后天習性不同,所以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就大了。大家想想看,如果一個人生活在賭博喝酒、成天嬉戲的環境之中他會受到怎樣的影響?如果一個人生活在良師益友共同上進的環境中他又會成為怎樣的人?孔子認為,人在剛出生時,本性是很相近的,但隨著各自生存環境的不同,每個人的習性就會產生差異,所以才導致了人有不同的品質。

在《三字經》中的第一句:“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中提到了“性”“性善論”最早是孟子提出來的,與之相對的是荀子提出的“性惡論”,孟子認為:“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荀子認為:人的本性是“惡”的,通過學習、教化、環境等逐漸改變為“善”的。其實我覺得我還是比較認可告子所說的“人性本無善惡”人之初只是一張白紙,孟子當時以“未必狗性就是牛性,而牛性就是人性嗎?”使得告子的理論沒有了立足之地,因為那時候人和其他動物高低貴賤之分是很嚴重的,但是是否把本性和本能混淆了呢?前人先圣我們還沒有資格評論,還是各執己見吧!

最后編輯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轉載或內容合作請聯系作者
平臺聲明:文章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由作者上傳并發布,文章內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簡書系信息發布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推薦閱讀更多精彩內容

  • 楚狂接輿歌而過孔子曰:“鳳兮鳳兮!何德之衰?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已而已而!今之從政者殆而!”孔子下,欲與之言。...
    學會學夫子國學閱讀 524評論 0 1
  •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廄焚。子退朝,曰:“傷人乎?”不問馬。 【注釋】 1) 廄 [jiù]:馬...
    學會學夫子國學閱讀 452評論 0 0
  •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四十、五十而無聞焉,斯亦不足畏也已。” 子曰:“后生可畏,焉知來者之不如今也...
    學會學夫子國學閱讀 558評論 0 2
  • 生活所賦予你的,現實所賦予你的,至今我們都生活在一個模板當中,過著每個人都應該去經歷的生活。你想要的生活是平淡的,...
    杜康閱讀 189評論 0 0
  • 如果我愛你,十里春風不如你。 一直對青春劇有一種特別的情愫,14年《匆匆那年》,15年《最好的我們》,今年《春風十...
    心有猛虎焉知禍福閱讀 748評論 1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