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在《東京女子圖鑒》和《北京女子圖鑒》里,女主角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性:不論大都市如何冷酷無情,她們還是要削尖了腦袋鉆進去。
東京和北京生存難嗎?
難。
但真正有理想的年輕人,都會選擇這里!
一
年就這樣不知不覺到過去了,馬上大家又要陸陸續續到返回北上深等一線城市了。
在老家到這些天感慨頗多:
一線城市有三樣寶:創業、投資、路演,靠能力翻身的人大有人在。
三四城市也有三樣寶:醫生,教師,公務員,這就是這個城市最體面的職業。
一線城市更加開放,機會很多,有能力的也很多,所以大家互相制衡,所以彼此只能遵守規則;二三線城市更加封閉,都是拼爹和潛規則,更講究人情世故。
一個地方規則越不透明,“潛規則”生存空間就越大。所以那些廣大縣城和農村基本就是地頭蛇的天下了:關系比能力重要、算計大于努力;攀比高于生活;
其實,這個世界根本沒有安逸的生活,一線城市的人累在節奏,三四線城市的人累在做人。
或許人生只有兩條路:要么你拼命的去創造價值,要么你安靜的等待老去。但是有一點是不變的:只有努力的人,才有資格享有公平。
知乎上有一個問題,去過100個以上的國家是種什么樣的體驗。有一個答案令我印象深刻。
“懂得了這世界上沒有所謂天然正確和絕對政治正確,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以及其衍生出來的思考方式。”
在這個充滿偏見,不理解,甚至一見不同便惡言相向的時代,能夠接受別人有不同的三觀,不同的活法,是多么重要的事情。它直接決定了你的氣度,你的待人接物,你的胸懷抱負。
這就是一線城市給人的感覺。它讓你不必去理會三線城市七大姑八大姨的催婚,因為她們并不知道30+的姑娘,有事業,有愛情,多姿多彩地生活著,還抱怨時間不夠用,還有太多精彩沒來得及去體驗的大有人在。
她們驕傲地活在商業社會以及她們想要的愛情里,和世俗想象的大齡剩女的慘淡現狀根本就是兩個世界。
如果有機會的話,一定要住在一個大城市。它給你多樣化的價值觀,它告訴你人生不是只有一種活法。
二
來北京混,是我人生前 28 年做過的最正確的決策之一。雖然,作為一個農村孩子,我花了很長時間才走出自卑。
年輕時選擇的城市會影響自己一生,20 歲到 28 歲這八年,我在北京重塑了自己,也必將影響我后面的人生。
每次看到逃離北上廣的話題,我都想說:留下來吧,不管現在有多苦,多年后你會感謝自己那個選擇。
我也建議,那些還沒來但渴望來一線城市的年輕人,來試試吧。成本只是一張高鐵票。如果不行,你再回去,又能損失什么。當然,若連這點勇氣都沒有,人生再失敗也沒什么奇怪的。
一線城市到底有什么好?
我總結出 4 點,第一點你比較熟悉,后面 3 點可能會給你更多啟發。
01
見識決定命運
格局決定選擇
四月份我公眾號用戶破 10 萬時,請前老板吃了頓飯。飯桌上他給我一個建議:等你的公眾號 30 萬用戶時,出國走一走,回來能做得更好。
我很喜歡這個建議。你可能覺得,這兩件事有毛關系。但我明白,一個開過眼和沒開過眼的人,做事的格局自然是天壤之別。
大一寒假,我去青島打工賺零花錢,和同學一起,在云霄路做巡街保安,一天賺 80 元,如果愿意晚上加會班,120 元一天。
云霄路上車很多,豪車也很多。
和同學一起在街上站崗時,
我倆經常互相一個問題:
你說這街上的車都多成災了,
為什么還沒有一輛屬于我們?
這個問題后一般緊跟著另一個意淫的問題:
來,選一輛,你想要哪個?
19 歲之前,我從不會問自己這樣的問題。因為我見都沒見過,19 歲之前我沒去過城市,從小生活在農村,讀高中也是在農村小鎮上。
人不會渴望在他的世界里不存在的東西。
對我來說,這就是見識決定命運的最好解釋。
五月份見投資人,我講起自己大學做保安、擺地攤的賺錢經歷,他問:為什么會做這些?那時候你有其它更好的賺錢機會啊。
我回答:是啊,好的賺錢機會從來都很多,只是那時候我沒見識,很多好機會你擺在我眼前我也看不見。
關于見識的重要性,有一個段子:
兩個農民坐在一起聊天,
一個農民吹牛:我見過皇帝的金鑾殿?
另一個農民問:皇帝金鑾殿長啥樣啊?
第一農民回答:金鑾殿那厲害了,
左邊一個油條鋪子,右邊一個燒餅鋪子,
皇帝想下來吃那個就吃哪個,
吃完都不給錢的。
一個農民,
他能想象到世界上最好的生活就這樣。
一個撿糞的坐路邊上聽見了,
說:TMD,我要是當了皇帝,
這撿糞的叉子得是金的,
而且路兩邊的糞都得歸我一個人撿。
打倒四人幫后民間也有這樣的笑話。
說江青這個老婆娘,真不是東西,
床頭放一個紅糖罐子,床尾放個白糖罐子,
夜里起來都吃,真是太腐敗了。
那時候窮人覺得,
能這樣吃糖,就是皇帝娘娘的生活啊。
這就是沒見識對一個人的阻礙。
有個知乎網友說:
你見過這個世界上的好,你見過這個世界上真的有人在過著你想要的生活,你知道你值得一切更好的東西,所以你會更加篤定,更加心無旁騖的努力。
你只有見過一切,你才有資格選擇。
02
群體的智商
比個體的智商更重要
一線城市里聚集了更多的聰明人,而群體的智商,比個體的智商更重要,這也是為什么你要留在一線城市。
這點怎么解釋呢?有個著名的分錢實驗:
實驗時,把受試者分成兩人一組玩游戲。
一組的兩人分別用 A 和 B 代稱。
游戲規則如下:
實驗人員先給 A 五塊錢,B 沒有錢。
然后 A 要把錢分給 B 一部分,
分多少都可以,
不論 A 給 B 多少錢,
實驗人員都會把錢數乘以 3 給 B
比如 A 給 B 兩塊,B 就會拿到 6 塊錢。
B 拿到錢后,
可以選擇回報一部分錢給 A,
但一點都不給也沒關系。
這個游戲其實就是在模擬真實世界中的投資:我借給你一筆錢,你把這筆錢發展壯大后,再回報給我。但是這個投資能不能做成,完全取決于雙方的合作意愿。如果 A 不信任 B,或 B 不回報 A,投資就無法很好的進行。
研究證明,智商越高的人,越愿意合作 —— 高智商的 A 愿意給 B 更多的錢,高智商的 B 也更愿意把更多的錢回報給 A,這就叫“ 雙贏 ”。
這其實是一種博弈游戲。如果雙方意識到將來還要打交道,就不至于做拿了錢就跑的一錘子買賣。而聰明人對這種重復博弈的游戲尤其敏感!研究證明,在多次博弈的游戲里,如果 A、B 雙方如果都是高智商,他們雙贏合作的可能性會比低智商的小組高 5 倍。
聰明人選擇合作,并不一定是因為他們更善良 —— 他們只不過更理性,知道長期贏得更多。
任何人在這個社會上都不是孤立存在,人和人在社會上的一切合作,都可以看作是一次次博弈,聰明人和聰明人的博弈,通常是雙贏,而且是長期的雙贏。
如果一個大群體中,更聰明的人占比更高,這個群體每天就是無數雙贏多贏的疊加,創造價值的效率是驚人的。
如果你很聰明,做事水平又很高,但你在一個三四線城市的小公司工作,那你就很不幸了,跟你合作的老板、同事、合作伙伴會折磨死你。
這種地方的合作水平通常是很差的,每一次博弈中,大家想得更多的不是雙贏,而是單贏。
你和老板的關系也是博弈啊,小地方的老板更傾向于讓你付出更多的同時給你支付更少的薪水。
這個理論可以解釋很多現象:
像喬布斯、扎克伯格這類頂級的聰明人,都會給人才開高價,讓他們留下來,聰明人都喜歡和聰明人合作,這個公司就會吸引更多的聰明人加入,而一旦你和一級人才打過很多交道,你就知道那多順暢多爽,最后這就變成一個正向循環,一個公司里大多都是聰明的人才。
而另一些老板,在和人才博弈中總是有僥幸心理,希望自己多贏一點。結果就是優秀員工流失,優秀員工不斷流失的結果,平庸的人占大多數,這會導致一個惡性循環——即便你招到一個優秀人才,他還是會很快離開,因為和他配合的人都很平庸,合作的流暢度之差會讓他崩潰。
再舉個更好理解的例子:
如果你是個老板,要生產一個產品,你的員工有高手,也有一般的,你應該怎么給他們組隊?
比如造一個手機,假設有兩步,兩人一組配合。假設高手的成功率是100%,一般員工的成功率是50%,現在你有4個員工,2個高手,2個一般的。你怎么分組?
答案是,2個高手一組,2個低手一組。這樣,第一組的成品率是100%,第二組是25%,總成品率是 62.5%。如果你讓一個高手帶一個一般的,你的總成品率是50%。
但是,這是理想的分配情況。
現實是,在一線城市,更聰明的人總是更多,聰明的密度足夠高時,聰明人搭配聰明人的概率會很高。三四線城市,你太優秀也沒用,你的同事會拉低你們的成品率。
你在這個社會上不是單打獨斗的,盡量把自己放在一個更聰明的環境吧。
03
越復雜的環境
越能發揮你的才華
美國頂級名校范德堡大學找一群學生做了兩個游戲:
第一個游戲是簡單的做買賣,一人賣東西,一人買東西。
第二個游戲是假設一個人是開發商,開發了一片商業區,另一人作為一個商家想要入駐商業區,在其中開店。兩人要共同商定店鋪出租的合同。合同有很多細節,比如營業時間多長、如何進行裝修等等。
這兩個游戲都屬于博弈,有什么區別?
第一個游戲是簡單的零和博弈。賣東西的人希望價格越高越好,買東西的人則希望價格越低越好,雙方討價還價。特點是,一方贏得越多,另一方就輸得越多。
第二個游戲則屬于復雜博弈。復雜博弈的特點是,雙方協商得越好,雙贏的程度就越大。
研究者真正想知道的是這些學生的智商水平和他們在游戲中的表現有什么關系。結果發現,在第一個游戲中,學生討價還價的能力和智商高低完全沒關系。
而在第二個游戲中,智商越高的人制定的合同水平也越高 —— 特別是如果兩個人都是聰明人,他們商量出來的合同就有更明顯的雙贏特征。
研究證明,在簡單博弈中,你再聰明也占不到什么便宜。
聰明人真正的領域是在復雜的事務上。
更關鍵的是,把聰明人和聰明人放在一起,他們處理復雜事物的水平會非常之高。
你很聰明、水平很高,這還不夠,如果不把你放在一個復雜環境中,你的聰明毫無優勢。
這一點我深有體會,我恰巧做過很多屬于簡單零和博弈的工作。2014 年 10 月到次年 7 月,我在西單大悅城做過近 10 個月的服裝店員工作,就是每天 12 個小時站在店里賣衣服、鞋子。
這家店一共 8 個銷售員,只有我是本科學歷,大部分是高中學歷。我本以為我很聰明、學歷又高,可以形成降維打擊,業績會甩他們幾條街。但結果你們猜到了,我被虐的很慘,我再多的聰明都沒有用武之地。最后,我想拼命拿一次銷冠,然后辭職,結果死活拿不到。
后來我做了新媒體小編,再后來做管理,后來做課程,然后做內容創業。這個過程中,工作越來越復雜,我的優勢越來越明顯。
只有在復雜的環境中,我的能力和優勢才被釋放甚至放大。若是做相對簡單的工作,我的競爭力未必強,很可能被別人干掉。
一線城市肯定是比小城市更復雜,各種復雜。一群聰明的人,在一個復雜環境中,解決復雜問題,這才是最美妙的事。
而且在一線城市,天然的高度競爭,會讓你不得不向上生長;而在小地方,競爭程度天然就小,讓你不自覺地就跟大家一起混吃等死,反正大家都這樣,你也沒什么愧疚。你在一群懶人中勤奮,你就是個異類,甚至你太努力都會被笑話。
有人會說,這樣競爭是不是太殘酷了?
但我就喜歡這點。競爭殘酷,說明這里真實,不靠人情。中國,越是小地方,越是人情社會。一線城市,可以不靠關系,不靠干爹,你只需要付出真實的努力,換取等價的回報。
做為一個從農村出來的 8 年北漂,我就有這樣的感受:
小地方,有關系的人可以不用努力,就奪走你拼命努力才得到的東西。而在一線城市,像我這樣的普通人可以通過努力,爭奪本不屬于我的優質資源。你想贏,你就有機會贏。
04
如果你竟然是一頭怪物
一線城市允許你做自己
如果你在一個小地方。
三十歲不結婚,你就是怪物。
結了婚不生孩子,你就是怪物。
女喜歡女,男喜歡男,你就是怪物。
好好的事業單位不干,你就是怪物。
你大學畢業后不考研,你也是怪物。
你夏天穿個超短裙,你個不要臉怪物。
你花倆月工資紋個花臂,真他媽怪物。
你有錢竟然不買房,你是個傻逼怪物。
說實話,小地方怪物真不多,為什么?
因為小地方不允許怪物存在啊,
你若是個怪物,你就完蛋了,
人人都要挽救你,教育你,隨時隨地,
為了你好,他們要你變成跟他們一樣的人。
一個人教育你還好,
說不定你還能對抗一下,過過招兒,
但10個人100個人都要教育你時,
孤立無援的你,會徹底崩掉,
每次被教育后你可能都要經歷一個
漫長得像一生一世的難眠之夜。
嘿,如果你是怪物,來大城市吧。
這里的人都很忙,沒時間拯救你,
你唯一需要對抗的就是你自己。
別讓任何人,糟蹋了你的人生,
你的人生,要毀也要毀在自己手里!
? ? ? ? ? ? ? ? ? ? 歡迎關注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