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愛管教:
“用愛管教”就是通過柔和、親切的關愛,教導負責任的行為。對父母來說,最重要的教導方法就是以身作則,通過影響來培養孩子的責任感,幫助孩子即形成正確行為的內在標準,讓孩子能夠基于“對錯概念”做正確的事情。
在孩子成長過程中,用柔和、愛的方式培養孩子的自律將至關重要。這需要三個步驟:教導——約定——執行。教導的目的是培養孩子良好的思維、愛心和信心,幫助孩子建立合理應對環境的能力,可通過以身作則和共同主動解決問題實現。約定,就是與孩子就事情本身達成約定,明確“誰在什么時間要做什么事情”。執行一定要貫徹始終,要堅持,不要輕易評判孩子完成任務中的行為表現,必須提供幫助時也要做到溫暖有力量的支持。
用愛管教孩子,孩子就會學會如何自立。從事情的結果而不是過程中學習,將會幫助孩子學會思考和合作。
孩子如何思考:
父母在養育孩子時,首先,要對不同年齡階段的孩子的思維方式有所了解。比如說玩耍是孩子的天職,快樂是孩子行為外化的內因,了解了這些,父母就不會在孩子制造麻煩時痛苦“他為什么要這么干”,對,僅僅是好玩。孩子只知現在,只關注此時此刻,所以明天后天下周的時間安排未來規劃都不在他們的范疇內。青春期之前的孩子對事物的判斷非黑即白。沒有灰色地帶或“或許”。孩子的世界是幻想的,認為自己擁有非凡的魔法,會將自己與周遭的人事物緊密鏈接。了解孩子的這些思維特征,在養育和陪伴中,父母就能放松心態了。
其次,要了解兒童智能的多面性,觀察和發現孩子的天賦能力。傳統的智商局限于判斷、推理、理解和語言能力。其實除了這些,智能方面還包括空間、運動、音樂、自然感知能力、理解他人和自我認知能力。了解孩子,發現孩子的天賦,父母責無旁貸。
再次,要了解孩子的學習途徑。孩子是通過眼睛觀察來學習,還是通過傾聽外界信息來學習,還是通過觸摸操作來認知外部世界?了解孩子左右腦的能量,判斷孩子是左腦思維還是右腦思維。以上理解孩子的思維對父母提高養育效果變得非常重要。
學會去愛:
人在成長中發展愛和道德倫理需要經歷六個階段:自我(0-4歲)、取悅他人(5-7歲)、公平(7-12歲)、法律和秩序(12-15歲)、倫理道德(15歲以上)、普世價值(成人)。
不同階段,我們對愛的解讀不同。但正如新約上所言:愛是恒久忍耐,又有恩慈。愛是不嫉妒,愛是不自夸、不張狂,不做害羞的事,不求自己的益處,不輕易發怒,不計算人的惡,不喜歡不義,只喜歡真理;凡事包容,凡事相信,凡事盼望,凡事忍耐。愛是永不止息。
緩解家庭壓力:
壓力是恐懼的體現,當我們的需求沒有被滿足時,就會有內在的壓力讓我們無法正常思考和理性做事。這些需求包括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實現的需求。
其實有很多種壓力管理辦法:暫停、想一個認真的傾聽者傾訴、避免將問題極端化、學會不憂慮、遠離“負面人”、打造積極心態、大聲說出你的期望、做好時間管理······
解決家庭沖突:
沖突無處不在。如何應對沖突,而不僅僅看到沖突的存在,是我們人格養成的必由之路。
采用健康的方式解決沖突是我們人生的必修課,遏制、對抗、同情心和合作是行之有效的解決沖突的方法。
養育孩子或與人交往中發生沖突時,我們要允許孩子講真話,選擇正確時機處理矛盾,重視矛盾中的個人邏輯,重視對立觀點,避免極端思維,尋求中間人的幫助,通過專業人員解決眼中沖突,要學會求同存異。
沖突不可避免,但只要掌握方法,解決沖突就會變得充滿趣味、創造性和滿足感,并且能獲得雙贏結果。
溝通敏感話題:
“敏感”話題就是任何你覺得不方便與孩子溝通得事情,你糾結如何怎么和孩子交流。
4-12歲的孩子比較容易和父母溝通,這個年齡段適合各種討論,但前提是孩子擁有開放和誠實的個性。青春期的孩子,父母則要主動有技巧地和孩子溝通。
討論敏感話題的7個準則:有針對性地告訴事實;盡早灌輸正確價值觀;為轉變做好準備;隨時提供幫助;如果孩子沒有提出某個話題,就自己主動提出來;確保話題適合孩子的年齡;尋找“施救時刻”。
自我實現的人生:
制定目標和旅行非常相似,選擇去哪里和為什么去是抵達遠方的重要構成部分,養育孩子的目的是希望孩子有責任感、有思想、有愛心、有道德良知,并且有自信為自己的信念而奮斗。
“只有你才是自己思想、感受和行為的主宰。”有覺察地生活,意味著理性選擇自己希望過的生活,合理規劃自己的人生,將自己人生的主宰權掌握在自己手中。
我們可以教會孩子,選擇的權利永遠都在自己的心中。幫助或指引孩子做出明智的人生選擇,幫助孩子做到自主和自我實現。
《雙向養育》是一本全面而嚴謹的父母成長、親子養育的家庭教育書籍,甚至是任何個人的自我修行和自我實現的書籍。文中不僅羅列了很多的教育問題,并深剖了這些問題產生的根源,提出了切實可行的解決辦法和技巧,有助于父母改變思維、了解孩子進而指引孩子在人生之路前行。
除了書的結構清晰分明外,本書還記錄了大量的教育實例,感性直觀地向讀者傳遞一種正確解決問題的方法。另外,在每個章節的首處,作者都用經典名言引申或概括了本章節的內容,使得章節內容更具科學性和實用性。
在這本書里,我看到了我在孩子成長路上起到的作用和將要做的事情,當然也看到了不足,學到了彌補和改正的方法。最重要的是,我認識到了作為倆寶的媽媽,我還需要不斷地自我成長,以支持、指導和影響到我的孩子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