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曾經失去過嗎?譬如你曾擁有過一件很好的東西,然而現在沒有了,并且以后也不會再有。不是那種丟了就忘的,也不是那種沒有了還可以找其他的來代替的,這種失去,你有過嗎?我想很多人都會經歷的,類似于失戀,離婚和離世。在經歷這些失去時,我們都會感到痛苦和無助,《心的重建》這本書就是幫助我們從失戀,離婚和離世這種失去中得到治愈,更加積極樂觀的生活。
《心的重建》是由美國最負盛名的心理咨詢治療專家、杰出的心靈導師,著名作家和演講家露易絲·海所做,她被譽為“最接近圣人的人”,是全球“整體健康”觀念的倡導者和“自助運動”的締造者。她在1984年出版了她的代表作《生命的重建》,被譯成29種語言,全球發行逾5000萬冊。這本《心的重建》是繼《生命的重建》后露易絲·海的新作,備受讀者期待。
我之前沒有接觸過心理類的圖書,盡管在生活中遇到過這樣那樣的挫折和痛苦,但從來沒有積極主動的排解心中的抑郁,因而自己就會不定時的陷入傷感的奇怪氛圍里,覺得自己身處鬧市依然寂寞痛苦。今天在老師的推薦之下讀的這本《心的重建》,這是一本探索如何處理傷痛的勵志心理圖書,在經歷了各種痛苦之后,從中找到治愈自己的方法。
文章的開始是美國著名的生死學家大衛·凱思樂和露易絲·海在圣地亞哥的街頭吃午餐,有一個細節是露易絲在在食物上來之后,很真誠的做了禱告,她說“因為生活愛我,我也愛生活。所以我很感激。”可能我們和大衛開始的感覺一樣,覺得這樣做的有點過了,然而,越細讀越感覺露易絲就是這樣“一個一次又一次證明自我肯定很起作用的人”,是一個“最接近圣人的人”,甚至可以把重復消極想法轉換為積極想法。
兩天前我帶著行李來北京,頗感無助與彷徨。尤其是拖著沉重的行李箱,看著周圍一群又一群的陌生人,心里的負面情緒全部釋放了出來,一個人蹲在車站嚎啕大哭。雖然過后想起來感覺自己當時有些傻,但是在看書的時候漸漸從中找到了共鳴——“幫助你感受你的感受”“讓舊傷浮現以獲得愈療”。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遇到傷心的事情就在心里憋著,也不抒發出來,當傷心的事情積攢到一定的程度,就會在一個時間點因為一件很小的事爆發出來。不斷的回想自己在這段時間內遇到的事情,越發覺得周圍人不愛自己,覺得自己懦弱差勁,從而開始否定自己,懷疑人生。在看這本書時,讓我想到了當時的自己,消極,懦弱,不自信,這也是很多人在經歷挫折和傷痛常有的態度。我們習慣了消極應對,以至于我們忽略了這其實是一種成長,是一次重建。露易絲·海說,每一次的失去都是療愈,傷痛也是。痛苦是可以選擇的,面對痛苦時的態度也是可以選擇的。如果在痛苦的時候你越發感覺自己悲觀無助,那么你就會越痛苦;相反,如果你積極的面對它,把每一次痛苦都當成一次經歷,那么你就會漸漸的從痛苦中走出來,獲得療愈。
大衛·凱思樂在書中提到,在經歷失去的痛苦時不如換個想法,給自己一點自我肯定,比如分手時可以想“這次分手能揭示一些有用的信息。這段感情會在適當的時間發展或者結束。”離婚時可以想“我認為我們沒必要離婚,但是我的愛人想離婚。雖然我不同意離婚,但是我相信我們都選擇了自己的命運,而我的另一半選擇了他的命運。每個人都有權利選擇是繼續維持婚姻還是離婚。”親人或朋友離世時我們可以想“我沒想到他就這么離開了。我相信他的人生還有很多要去經歷,但是我要提醒自己我無法什么都預料到、什么都知道。雖然我可能會感到生氣和困惑,但是我并不知道人生的旅程應該是什么樣。”盡管有時我們面對的失去是復雜且深沉的,但是這都是可以被治愈的,主要看我們能不能轉變思維,從而把消極心轉化為積極心態了。
縱觀整本書,主要分為三個領域:一是“幫助你感受你的感受”。在你面對失去的時候,會慌張,會混亂,很產生很多的感情。這種失去帶來的傷痛會在短時間內產生很多種情感,這個時候我們不要試圖推開它們,即便認為它們是錯的。因為這些情感是被壓抑的,釋放它們才會被治愈。當我們主動的去感受這種情感時,就已經走向了治愈的第一步。二是“讓舊傷浮現以獲得療愈”。當我們在經歷失去的痛苦時,會有一些之前堆積起來的傷痛一起釋放出來,或許之前我們都沒有意識到那些傷痛的存在,但這樣的釋放能夠幫助我們療愈舊傷,獲得重建。三是“改變關于戀情、愛和生活的扭曲想法”。在我們經歷傷痛的時候,會不停的否定自己,否定過去自己的思想和經歷,尤其是在戀愛,婚姻和對待生命上,會后悔,覺得自己之前不該怎么樣或者如果怎么怎么樣就好了,這些類似的想法會把我們陷在痛苦的牢籠里,愈加痛苦。若是我們能夠轉變自己的想法,把每一次失去都當成一種療愈,這樣我就會從中得到快樂。
愈療的主要成分是愛,無論是在愛情中摔倒和成長,離婚的苦與甜,還是與親人愛人的天人永隔,甚至是愛寵的離世,都離不開一個“愛”字,因為有愛,我們才會受傷,也是因為有愛,我們才可以積極的振作。在社會越來越功利化,越來越追求物質化的今天,很多人開始變得越來越冷血,不在看中“愛”這個虛無縹緲的情感,甚至很多人已經完全不再相信有“愛”這種情感的存在,這也使得越來越多的人感到痛苦壓抑,難以排解內心的孤獨。這個時候,我們就需要自我肯定,相信生活是愛自己的,相信周圍人是愛自己的,尤其是自己一定是愛自己的,把每一次的失去、痛苦都轉化成一種治愈的過程,這會使自己更快的從痛苦中走出來,從而過得更好。傷痛是一扇窗,我們可以通過它來檢視自己內心的想法。如果我們可以合理的處理這些傷痛,那么我們在以后的生活中會順利很多。
書中有一個瓦內薩和羅恩的小故事,從一開始倆人甜蜜的戀愛,到之后瓦內薩懷疑羅恩不愛自己,以致最后倆人徹底分手了,這可以說是由瓦內薩的消極心理造成的。從瓦內薩懷疑羅恩不在乎自己,到自己懷疑自己一無是處,到最后自己都不在愛自己,繼而分手。事實上,我們首先需要自己認識自己,這樣別人才會認識我們;只有自己學會愛自己,別人才會更愛自己。如果我們每天都是消極的自我肯定:別人已經不愛我了。那么漸漸的就不會再有人愛你。其實我們每個人需要關懷的只有我們自己;我們能控制的也只有我們自己;而我們能做的,就是探索自己的內心世界。
我們一生會遇到很多人,會經歷相遇和離別,會有歡樂和悲傷,如何在其中不斷成長是一門學問,當我們學會了以愛的名義,療愈自己的身心,感覺周圍的溫暖與關懷,才能讓自己變得更加樂觀而堅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