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睡覺前,看了一個關于單親母親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作《問天要條活路!》,非常的勵志。講述了在計劃生育年代,筆者的一位阿姨和她丈夫因為想生男孩兒,不得不遠離家鄉,走上“超生游擊隊”的路。可是,天不遂人愿,一連三胎都是女兒,正準備要第四胎的時候,丈夫在工地出事,離開人世。在這個舉目無親、低頭無故的異鄉,一個單親媽媽只好帶著三個年紀尚幼的女兒流淚流汗的拼搏。最后,培養了三個優秀的孩子,也靠自己的雙手發家致富,并匿名資助16個家庭貧困的孩子上學。
讀完文章,關上手機,關于兒時的、那段封層的記憶漸漸浮現在腦海。自20世紀70年代開始,在人口急劇增長和經濟資源相對匱乏背景下,國家從長遠角度出發,提出了“只生一胎”的計劃生育政策,許多家庭只能舍“小家”為“大家”,不敢多生、超生,于是也產生了“獨生子女”、“90后”、“失獨”等這樣帶有時代標簽的詞語。所以,我們這幾代人都或多或少的受到了計劃生育政策的影響,這是一段無處訴說、無法表達的傷痛。
我1990年出生在一個計劃生育不是特別嚴、大家思想也算比較開明的村莊。在村子里,你可以生兩個,但隨之而來的是巨額的罰款。在那個普遍都很窮的年代,一個家庭幾乎承受不起,但也有家庭愿意砸鍋賣鐵生兩個孩子的。村里的人重男輕女的思想也不是那么嚴重,很少聽說哪一家為了生兒子做出了特別的事兒,而且大家覺得政策只讓生一個,就只生一個吧,也沒什么爭論的。其實,現在想想那時的父輩們只是太過于年輕,在改革開放和經濟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只想著怎樣把日子過好,提高生活質量,奔上幸福小康生活。但是,一些事情經過時間的沖刷和沉淀,很多人還是后悔了。當年我的出生給家里帶來了不少歡樂,主要源于父母結婚三四年都沒有孩子,所以,即便是女兒,父親也是笑呵呵的,逢人就說自己得了個千金。
二十幾年了,我從未聽過父親后悔沒有再要一個孩子,但是母親卻經常給我說,你以后再苦再累也得生兩個孩子,單位不允許就辭職。只要勤快點,怎么也不會餓死,而且你還有我們幫你帶。我知道母親對當年的事多少還是有些怨恨。所以,總是嘆息,當年沒有多生一個,在政策面前屈服了,導致在我成長的過程中沒有兄弟姊妹的陪伴。隨著她年級的增大,更加放心不下我,記得母親曾開玩笑似的說,“兩個孩子好呀,以后父母老了,你們還可以互相幫助,凡事都可以有個商量的人,哪怕我和你爸到時躺在床上動不了了,你們還可以商量下,要不要拔掉氧氣罐。”
在我不到五歲的時候,父親相當于子承父業,進入了家鄉的水利事業單位,雖然有編制,但是要在偏遠的渠道上工作。我跟著父母離開了爺爺奶奶,到了他鄉。父親工作的地方在一個偏遠的小村莊里,記得(三年后我們就搬走了)我們家附近有四戶人家,都是兩個孩子,有重組家庭、有四川移民,其中一戶人家是兩個孩子年齡相差很大。小孩子們會經常聚在一起玩,可是到了飯點,他們就成雙成對的回家吃飯,而我,默默的一個人走在田間的小路上。我很羨慕他們,雖然會看到姐弟、兄妹斗個嘴、推搡一下,并且家里買的東西還要兩個人分著吃。但是,每每在外面遇到事情,做哥哥或做姐姐的都會挺身而出,不會寫的作業有人教,在學校也沒人會欺負他們,我就特別希望自己也有個伴。
時間慢慢的過了一年,父母起早貪黑的辛苦勞作,也算讓我們在那個人生地不熟的地方安頓下來。計劃生育的政策稍稍有些寬松了,家里也能交上罰款了,于是父母動了心思。
我清晰的記得那是96年的一個春天,母親在吃飯的時候突然干嘔不止,我很怕媽媽得了什么病,焦慮不安。下午,媽媽感覺身體好點之后,微笑的摸著她的肚子告訴我,我就要弟弟或妹妹了,讓我以后要乖乖的聽話。一直記得那年的春天特別的美,花兒特別的香,想到我就要當姐姐了,開心的不得了。每天很自覺的早起去上學,甚至上課都格外的認真,因為我是姐姐,我要給弟弟或妹妹樹立榜樣,我得學好知識,幫助父母教育他們,這樣父母才有精力賺錢養我們。因為那時家里比較窮,我每天有1.5元的飯錢,就是早上吃個五毛錢的包子,中午吃碗一元錢的面條。可我會偷偷的攢錢,早上在街上買兩個包子,早上吃一個,中午吃一個,剩下的5毛錢積攢起來想到時給我弟弟或妹妹買大白兔。那種奶味很濃、很甜,我看到都會流口水的糖,平時我基本是吃不到的。
記憶里,媽媽的反應很大,總是病怏怏的躺在床上。爸爸一個人既上班又做家務還要照顧我們。而我呢?每天就是滿懷期待的去上學,天天像打了雞血一樣,特別興奮、特別開心。在學校上手工課的時候,會把男同學們做的手工要過來,萬一媽媽生的是弟弟呢?家里買不起玩具車,我就可以給他玩這些手工。而且,每天也不再隨便躺地上打滾了,衣服格外愛惜,因為這些衣服可能要留給我的妹妹呢。晚上上床睡覺的時候,會學著電視劇里抱孩子的樣子抱著枕頭,并問母親,是不是這樣抱的?母親總是微笑的摸摸我的頭,讓我早點睡覺。
暑假一開始,我就被送到爺爺奶奶家里了,小孩子有了玩伴自然就將什么事情都忘到九霄云外了,釣龍蝦、抓魚、游泳,簡直就是玩嗨了。然后,有一天外婆來接我,說要去我家里玩,我立馬想到我弟弟或妹妹應該出生了。一路上就特別興奮,期待著與弟弟妹妹見面的時刻,以前三四個小時的車程我都會睡上一覺。可那天,就像個小大人一樣坐在位置上幻想著他的模樣,是不是和我一樣漂亮、可愛,會不會喜歡哭呢?如果他不喜歡我抱他怎么辦?小腦袋瓜里想著各種問題。
到家的那一刻,父母出來迎接,見到媽媽懷里沒有抱孩子,我想他可能在睡覺,小孩子都喜歡睡覺。我急急忙忙往父母的房間跑,看到竹床上堆起的浴巾,感覺全身的血液都沸騰了、心里撲通撲通的跳個不停,比上課時老師點我回答問題都還要緊張。我放慢呼吸、輕手輕腳的,生怕我的腳步聲或呼吸聲吵醒了熟睡的他。可當我走近,看到的只是一條浴巾搭在躺著的枕頭上時,頓時像泄了氣的皮球,特別的失望。不對!父母可能把他放在我的房間了,我又像想起什么似的,跑往我的房間,可是房間連被子都沒有,我不在家,父母把床單被罩都收拾起來了。我又覺得父母會不會把他送人了呢?因為父母老是說,如果我不聽話,就把我送人。我因氣憤而漲紅了眼,跑出去抓著媽媽的衣服問,“我的弟弟妹妹呢?你弄哪去了?”媽媽默默的擦拭著眼淚,沒有理我。爸爸哄我說,“寶貝,不哭了哈,以后爸爸給你生一個”。后來才知道,那次外婆她們是來看小產的母親。
之后父親總是鼓起他的啤酒肚,告訴我,他會給我生個妹妹,還會讓我摸他那使勁鼓起的肚皮。年幼的我,還不清楚孩子是怎么來的,天真的相信了父親的話,看到父親從地里忙完農活回來就會搬椅子、倒水,生怕父親累著了,生不出孩子了。這樣過了半年,父親的肚皮始終沒有像我嬸嬸那樣隆起。在一次和小伙伴玩的時候,我知道父親是騙我的。我沒有戳穿他,但很長一段時間不太喜歡他,覺得他就是個騙子,是個大騙子。
后來,也是一直渴望父母再添一個孩子,可是,想法再也沒有那年那么強了,不想母親流淚,也不想再被父親欺騙。偶爾會有親人開玩笑地問我,想不想讓你爸媽給你生個弟弟妹妹呀?你是想要弟弟,還是妹妹呀?我都懶得回答了。因為,我明白這不是我能決定的事情,這得看我父母想不想生。是的,那時的我,是怨恨父母的。
再后來,我和母親一起去外婆家玩,我中午在房間里午休,母親和外婆在客廳拉著家常,隱約聽到母親低聲的抽泣。我趕緊起床,看母親怎么了。走到門口,聽到母親壓低聲音哽咽地說著:“媽,我也想再生一個,當年要不是他單位的領導天天來家坐著,問我們是要孩子還是要工作,我也不可能狠心地拿掉呀!都已經六個月了,而且還是個兒子,要是現在還在,都會叫媽媽了……”此刻,母親完全說不出話來,雙手捂著臉龐,外婆拉著母親的手,也略帶哽咽地說:“我苦命的女兒呀!老天怎么這么狠心呢!”“本來我們商量著不要工作的,反正家里也還有地種,可是勤(父親)的身體太差了,干瘦干瘦的,萬一他累出毛病了,我一個人也帶不了兩個孩子……”母親繼續說道。那一刻,我才明白,并不是父母不想再要一個孩子,而是父親的單位施加的高壓政策。單位要響應國家的政策,所以,不能有一個職工拖后腿。
直到今天,我甚至敢和母親開任何玩笑、討論任何話題,包括開玩笑地問如果父親找小三會怎樣?但是,卻從不敢提有關孩子的事情。三年前,我很好奇母親懷過多少個孩子,就口無遮攔的問她,本來滿臉微笑的母親,臉上突然僵硬,眼神里流露的悲傷,是我這輩子都無法忘記的,眼里沒有淚水,但神情變得恍惚,放大的瞳孔眺望著遠方,在一瞬間我也想到了我的弟弟,我知道母親也仿佛看他就在眼前。這種痛苦和絕望是時間抹不平的,是我無論做什么都安撫不了她的。這是她今生最大的遺憾。
今晨,在半睡半醒間,見到一個胖嘟嘟的小男孩走到我床邊,拉起我的手,輕聲的喚我“姐姐”,而不是“媽媽”。我早已到了為人父母的年紀,卻癡癡的希望有人叫我一聲“姐姐”。鬧鐘響了,我睜眼,發現枕頭上濕了一塊,弟弟,我真的很想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