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紙媒還是網媒,新聞版面,狗狗可謂是常駐VIP了,時不時就會有一條跳出來,或惹人淚,或遭人憤,網絡上對掐最兇的,除了明星話題,大約就是狗狗話題了。
不過我今天不揣冒昧的碼這篇文,是因為冬至到了,想說下劉邦,有點對不住的,是說冬至說劉邦,就繞不過他吃狗肉這一口。
俗話說冬至大如年,每到冬至,大家說得最多的是“吃”,即使以前生活艱難,倆熟人一碰面,見面的問候禮,也總是少不了一方問:“您家做米酒了嗎?狗肉買了嗎?”另一方樂呵呵回答:“都備下了!”
總是問吃問喝的,冬至就被搞得好像就是個吃貨的節日,一點沒有風雅頌的樣子。但那也沒辦法,幾千來就是這樣過來的。直到如今,大家不知不覺還延續著吃貨的傳統呢。
如果有時光機器,那你我就可以趕上去體驗一下古人的冬至,倒是可以看看他們怎么過的。古人認為冬至是冬夜最長的一宿,也是白天逐漸拉長的開始,《呂氏春秋》有云:“日短至,陰陽爭。”必須欽佩,現代科學證明他們:猜對了!
漢代人認為,在這個日子前后,陰陽二氣交接,人需要見證季節更替天地練兵這個華彩時刻。所以冬至前后的五天里,衙門放假,百姓停產,商家停業,更令人驚奇的是,不光朝廷上下民間里巷放假停業,連邊防軍隊都閉關休憩,是謂:“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靜體,百官絕事,不聽政,擇吉辰而后省事。”大家都穿新衣,訪親友,載歌載舞,互贈美食。好吧,看來古人真是吃貨的祖宗。
不過吃貨的頭牌老祖宗,大約要算是漢高祖劉邦。這劉邦,大家都知道的,打開戲曲頻道,《鴻門宴》隨時都開席,這些年各種演繹更多,喝著茶午著休,他都隨時從電視里跳出來“嗨”你一下,快成跟咱成一家人了。
劉邦雖然成了一代霸主,但不是生來就胸懷大志的,年少時甚至游手好閑,完全是個市井流氓。在沛縣,他是有名的不良少年,窮困潦倒,經常到集市上亂吃東西,完了假裝稱兄道弟賒賬不付錢。
這孩子尤其特喜吃狗肉,胃口又大,害得有個叫樊噲的狗肉賣家,常常入不敷出。這種無賴吃貨的廝磨,樊噲實在抵擋不住,只好在一個月黑風高夜,落荒而逃,將狗肉攤子從沛縣的繁華地段旺鋪,趟過微山湖搬到湖東(應該是如今的山東境內)。按照韓劇的說法,沛縣到湖東,那是“天一樣遠”啊,從前信息行業不發達,所以樊噲的狗肉大廚聲名并未遠播,都說“狗肉不上席面”哇,樊噲高端制作的狗肉,湖東人民不買帳啊,常常因腐臭而倒掉,這令樊噲愁死了。
話分兩頭,說回劉邦自從一夜醒來,聳聳鼻子,那股熟悉的濃香味,消失在人海中……流氓的人生,因為少了狗肉的味道,激情盡失,無以潑撒了。舌尖找不到北的劉邦,橫掃神州大地遍尋狗肉,正在樊噲為狗肉腐臭愁得頭發都要白掉的時候,虧本終極版“吃貨”乘黿過河趕來,二話不說抓起就吃,這一吃等于做了活廣告,人們爭相購買,一時間,竟然造成湖東狗貴的盛況。
樊噲高興了吧?小流氓劉邦得意地勾住樊噲的肩膀,涎皮邀功,樊噲爽快地回應之:P!
樊噲依然掙不了錢,狗肉生意好了,但是劉邦的白吃歲月又開始了,樊噲那個火大啊,冬至日,劉邦又乘黿來白食,樊噲干脆把大黿給宰了,與狗肉同煮,又誰知,這一煮就煮出2000多年大江南北市井巷陌“狗肉吃貨”的歷史。
過冬至,沒狗肉怎么行?這是劉邦的廣告詞。
不過,本文一點也不贊成吃狗肉,作者本人就不吃。以前覺得狗吃屎、人吃狗,這食物鏈法好難接受。如今多數狗們吃的比人還好,但我依然難以接受。反正愛吃不吃,人各有志,如果有讀者覺得吃狗肉太不狗道,我支持你們去罵劉邦,還有樊噲!
(網絡圖片,鳴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