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完一本書,能用自己的話概括出來,才算真的讀懂;能對書中的知識進行批判性吸收,才算真的內化;能把書中的知識點應用于實踐,才算沒有白讀。我在簡書創建【芭樂書包】文集,想和你談談最近看過的書。
今天的主角是《兄弟,我的奮斗》。
節假日的某一天,我一個人在圖書館奮戰了12個番茄鐘,筋疲力盡。在收拾東西,準備回家的時候,意外發現了很早就想看的《兄弟我的奮斗》,如獲至寶,欣喜至狂。
作者曹芳華,IDEAinside的創始人,在三十而立的年紀,寫下了自己從畢業之后奮斗在軟件園的歷程。他說,本質上我是一個理想主義者,夢想者明天會更好,夢想著理想都會實現,夢想著成為理想中的那個自己。從跨專業考取廈大廣告學研究生到進入理想中的廣告公司,從懷揣10萬元開始創業到開辟電子商務營銷藍海,從電商如日中天時冷靜退出到堅持理想創辦小而美的IDEAinside,奮斗的過程中,曹芳華未曾向現實低頭,始終堅守理想,熱愛著自己的熱愛。
作者說,軟件園就像廈門奮斗的縮影,有的人在這里創業,有的人在這里就業;有的人在這里開奔馳悍馬,有的人在這里擠著命運的公交車。有的人在這里功成名就,有的人在這里淪為蟻族。
對于我而言,軟件園是奮斗開始的地方。從這里開始,我自食其力、獨立自主;從這里開始,我擺脫依賴、勇敢選擇;從這里開始,我接納自己、建立自信。
可以說就業之前的青春,都是在隨大眾,宣泄情緒,張揚表面上的個性。而現在的青春,是真真正正在把自己腦海中的所思所想通過自己的雙手去把他們變成現實。努力工作,用工作報酬換取自己想要的物質。如果還不具備條件,那就繼續努力,直到愿望變成現實。
工作之后,碰到非常多毀三觀的事情。如果是之前,那我可能直接逃避,就像看不慣媒體記者收錢寫報道,就不去電視臺工作,看不慣政府機關層級森嚴,就不去考公務員。而現在,我可以理解這些現象存在的合理性,但我有理性去辨別,有能力去做取舍。幸運的是,我沒有變成自己討厭的樣子。
早上8點鐘出門,擠上公交車,待到結束一天緊張工作的時候,已是華燈初上。伴著我回家的,只是瑟瑟的海風。不過,在裹緊衣服抱抱自己的時刻,還是會微微一笑,因為這一天沒有浪費,明天還要更努力。在迷茫的道路上,熱愛我的熱愛,哪怕時運再不濟,告訴自己堅持到底。
最后,摘抄再見理想咖啡酒吧的詩,撫慰這一段時間的疲憊。
那個時候,
春天的風總是曖昧的、暖暖的,
夏天的晚上總是飄滿冰糕的清爽味道,
秋天的早晨總掛滿微涼的晨露,
冬天的操場上總充滿一雙雙睡意惺忪的眼睛。
那時候,我們還有種東西叫做“理想”!
突然發覺這么多年就過去了,
還來不及思考理想已變成幻想,
不知不覺的身體已沒有了力量,
這如刀的現實將我切碎在路上。
@再見理想咖啡酒吧,
我們用咖啡與茶和自己談心,
我們用酒和這個世界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