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急了會跳墻,人呢?會急中生智。人類為了戰爭,冒出了各種點子,雖然很多非?;闹?,但是為了戰爭的勝利,無所不用其極,病急亂投醫。
1944年8月以后,第二次世界大戰已進入最后一幕,以美國為首的盟軍已經奪下了加羅林、塞班等太平洋小島。眼看盟軍再奪下離更近的小島,就可以直接用轟炸機轟炸日本本土。日本天皇恐慌之下,撤換了首相東條英機,命小磯國昭上臺。
小磯這時收到一封上書,是一個叫荒川俊秀的氣象專家寫的,他建議用氣球轟炸美國,計劃是這樣的:在北太平洋中緯度地帶一萬零五米高空長期存在一個自西向東的氣流,時速三百公里,而美國和日本同處于中緯度,在日本釋放帶有炸彈的氣球,氣球隨氣流飄向美國,掉下來,這樣可以神不知鬼不覺重創美國,而且不會有犧牲。
其實這個點子,在1942年荒川就向軍部上報過,只是當時大家都覺得癡人說夢話,都懶得理他?,F在日本節節敗退,只能死馬當活馬醫,沒準這癡人能夠歪打正著。于是小磯令軍隊開始研究這個戰術。
問題是,構想有了,真實操作可沒那么簡單。你如何保證氣球飄向美國?飄到了美國如何精準下落?下落后如何引爆?荒川秀俊果然是癡人,這些問題他早已經想了很久,所有的細節都有精確的解決方法。
首先,氣球升空后,必須控制在一萬零五十八米的高度,這個高度才有比較穩定的氣流。所以他設計了三十個裝在氣球下的吊籃。當氣球高度低于一萬零五十八米時,大氣的壓力會使吊籃的螺旋自動解開,沙袋會按順序脫落。沙袋減少,氣球就會升高。如果高于一萬零五十八米高空,氣球的的閥門會自動打開,釋放氫氣,氣球就會自動下降。降到標準高度一下,沙袋自動脫落,高于標準高度,則自動釋放氫氣,如此往復,氣球會保持在固定的高度上。
再者,時間的控制?;拇ㄔ跉馇虻趸@上設計了一個定時器,經過他的計算,氣球的時速是一百九三公里,飛到美國需要四十八小時,這是定時器連接著閥門,時間一到,跟鬧鐘一樣,閥門自動打開釋放氫氣,氣球不斷下降,直至落地炸彈爆炸,就等著看美國人倒霉。
1944年9月25日,日本大本營下令成立氣候炸彈特種部隊。在10月25日發動攻擊 ,在四個月內,總共施放了五萬個帶炸彈的氣球。所有行動都在黎明、黃昏、半夜進行,以免被美國偵察機發現。
結果呢?
1944年11月開始,美國不斷發生森林大火,這時是冬天,不應該有自然的森林大火。美軍西部的威廉將軍成了“消防大隊長”,每天帶著士兵去森林救火。11月4日在鄂州的山區,有一群小學生交油隊,看到樹上掛著氣球,好奇去拉,結果炸彈砸死了五個小學生和一名女老師。一定是有人搞鬼,可是抓不到。警察、消防隊、氣象專家,家長FBI都莫不著頭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