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兒子撥開香蕉,吃第一口就冒出一句“呀,涼颼颼的”,讓我驚喜萬分。因為這個詞是我幾個月前給他講《葫蘆兄弟》故事時,老爺爺捧著五娃水娃時說的。兒子當時可能不知道怎么用,但是腦子里肯定已經儲備了這個詞,一旦時機成熟了就自然而然脫口而出了。
這件事對我觸動很大,更堅定了繼續做下去的信心。因為自己喜歡讀書,就想把這習慣傳給兒子,所以他從幼兒園回來后,我總要問他“今天在幼兒園玩的高興嗎?”“和誰一起玩呢?”“都玩什么了?”“看書了沒有”“看的什么書啊?”只要他說看書了,我都鼓勵他“看書的孩子是好孩子,爸爸媽媽老師和小朋友都喜歡愛看書的孩子”。如果他說和某某某小朋友一起看的書,我都會鼓勵他“兒子真棒,知道和小朋友一起看書啦,你明天記住給小朋友說,他們和你一起看書都是好孩子”。時間長了,只要我問他第一個問題時,他就會搶答自己看沒看書。從一開始經常說沒看書,到后來經常說看書了,從開始說不出自己看了什么書,到現在能簡單的說出所看書的內容,進步是一點點的顯現出來了。我見縫插針的教育方式起作用了。
由于工作原因,很少和孩子在一起,偶爾回家一次我通常不會拿著手機在兒子面前玩,即使玩也是兩個內容:一是放輕音樂或兒歌,二是放故事。家里的電視也很少打開,即使打開也就兩個內容:一是新聞,二是動畫片,并且還要限時。到目前為止,孩子四周歲了不會玩手機,看半小時左右電視自己就會提出不看了。我也是每次抽出幾分鐘十幾分鐘給他講故事,并且用喜馬拉雅軟件錄下來,同時發給家里的群中,也讓幾百公里外的小侄女聽一聽。妻子也買了很多手繪本和故事書,并且每天晚上睡覺前都給他講一個故事,再用微信公共號播放一個故事。現在只要兒子鉆被窩里,就嚷著要聽故事。這讓我很是欣慰。
讀書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拋開“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書可以考高分、找好工作等這種功利性目的,讀書最起碼可以凈化心靈,讀一本好書就是和一個高尚的靈魂對話,我們在潛移默化中受到有益的熏陶,心靈受到洗禮,男人的氣質、女人的優雅都能反映出之前讀過的書、走過的路。一個愛讀書的人在人生路上不至于因為利欲熏心而方向錯誤,不至于因為急功近利而投機取巧。
讀書可以給我們開啟很多門,我們常講上帝給你關上一扇門的同時,往往給你開了一扇窗。之所以還有這么多的一蹶不振,就是眼睛只盯在被關上的門,而沒有去找所開啟的窗。讀書就能培養我們面對失去的淡然心態,懂得有所失必有所得,培養我們面對得到的泰然心態,懂得有所得必有所失。不會因為失去而耿耿于懷鉆牛角尖,不會因為得到而沾沾自喜忘乎所以。
而以上這些管根本、利長遠的好習慣,自然越早養成越好,在這條路上只有進行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