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又一部現象級讀書節目爆紅網絡,開播第二天豆瓣就打出了9.4的高分,這便是大型原創場景式讀書綜藝《一本好書》。
第一期節目剛上線就震撼了無數觀眾,得到各大社交平臺網友的層層熱議,尤其是一眾資深戲骨的加盟后,將書中精彩的情節搬上舞臺,通過大量的臺詞對白及頗具張力的展示,讓不少網友直呼:“二刷不過癮,我要回去看書?!?/p>
? ? ? ? ? ? ? ? ? ? ? ? ? 01
在綜藝節目《身臨其境》中就已經漲粉無數的實力派大叔趙立新,這次更是憑借《一本好書》展示了他全面的藝術才華。
他一人分飾兩角,不僅以書中的作者身份為觀眾展示了整個故事,同時又作為書中故事的講述者隨時與觀眾對話,讓觀眾更加直觀的了解了書中的故事精髓,如此極具語言表現力的演出,瞬間俘獲人心。
說起趙立新,大家也許看過他在節目《見字如面2》中朗讀吳三桂寫給父親吳襄的訣別書,不少觀眾就曾現場崩潰淚奔;再就是他在《聲臨其境》中那段開口“原汁原味英文版”的《功夫熊貓》,讓人幾乎忘記他是個演員,反而更像是一位極賦功底的語言大師。
但是,誰會想到這樣一位實力演員竟然有過長達十年的配角生涯,更沒想到的是他不僅演過話劇,做過主持人,還當過導演、編劇,在大學當教授教過書,甚至還精通英語、俄語、瑞典語、法語、意大利語五門外語,是第一個考入瑞典國家大劇院的中國人。
據說趙立新自小就愛看書,按他的話說,那是“該看的不該看的都看了”,足以證明其知識積累的全面性。
曾經看過這樣一個問題:荷花開滿整個荷塘需要30天,請問第幾天,塘內荷花能開到一半?很多人都覺得是第15天,可正確答案卻是第29天,前29天開完的一半,到第30天只需要一天就能完成。
一個有著深厚文化浸潤的人,恰似這荷花一般,即使在物欲橫流的娛樂圈里也能保持得住一份淡定,哪怕是坐冷板凳,也要坐得有模有樣,而當機遇來臨時,一把就能抓住人們的眼球,不靠話題,不靠流量,一樣能火得與眾不同。
成功就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必要的知識儲備就是逆襲最有利的武器。一個愛看書的人,相信放在任何時代都不會過時。
? ? ? ? ? ? ? ? ? ? ? 02
近年來,國家對語文學習的重視度越來越高,不斷傳來高考改革的消息,曾有人說到“高考改革,得語文者得天下”。
語文中最重要的便是閱讀,有好的閱讀功底,才能出好的文章,而會寫一手漂亮文章的人,無論是學生還是社會人,必定會是一個“香餑餑”。
這里說到寫文章,忽然想起一個人,或許他的名字已經被很多人遺忘,但是說起曾經入選過中學課本的一篇文章,《麥琪的禮物》,大家一定還記憶猶新。
文章的作者便是被譽為“美國現代短篇小說之父”的歐.亨利,他與法國作家莫泊桑、俄國作家契科夫并稱為“世界三大短篇小說家”,他為后世留下了近三百篇的短篇小說作品。
拋開小說的文學意義不說,單看能把故事寫得如此傳神的國外作者,當屬歐.亨利了。
或許每一個偉大人物背后都有一段悲喜交加的人生,因此寫出來到的小說才那么接地氣。會寫故事的人,必然也是有故事的人。
歐.亨利原名叫威廉·西德尼·波特,1862年出生于美國南部的一個普通醫師家庭,3歲時,因母親去世、父親無力撫養而被送至外祖母家寄養。寄人籬下的憂傷情緒隨著歲月的流逝和年齡的增長常常襲擾著歐·亨利的心靈。
十五歲就從高中輟學,為了生計,先后做過藥劑師、牧羊人、廚子、保姆、歌手、演員、出納、記者等多種職業,還自學了西班牙語和德語。
二十年的漂泊生涯,他始終懷抱當畫家的夢想,在銀行工作是就曾因沉迷于繪畫而屢遭客戶投訴。三十六歲那年,又因遭受盜用公款的指控鋃鐺入獄。
服刑之間,依靠自己的一技之長當上了監獄的藥劑師,次年以歐.亨利的筆名成功發表了自己的首部短篇小說。
出獄后,他遷居紐約,成為全美知名小說作家。四十八歲那年,因酗酒過度而早逝。
他這短暫的一生,堪稱名人逆襲的范本。也許只有在人生跌入最低谷時,才會觸底反彈,他用自己的文字向世人證明了一個落魄人生的反轉。
因此,他的作品最與眾不同的就是故事結尾出人意料,令人每每讀到最后,都會為意想不到的反轉而拍案叫絕。
人生處處有轉角,只看你怎么演,就算命運給了你一手爛牌, 也照樣能闖出一個春天。
? ? ? ? ? ? ? ? ? ? ? ? 03
最近由趙麗穎主演的《知否》還在熱映中,大家應該還記得去年她公布婚訊的消息,那是一時間占據各大新聞頭條,暫且不討論她嫁人的對與錯,只看超過40萬粉絲的瘋狂度,足以證明了她目前的超高人氣。
然而在這之前的十年,她還是個長著圓圓臉且貌不驚人的農村女孩,這期間她的人生發生了什么,經歷了什么,坊間眾所紛紜,孰真孰假,或許只有她自已才知道。
但是,有一點可以肯定的是,這種反轉劇情往往也是最能抓住人的好奇心,因此才會引發那么多的頭條和熱議。
小說也是一樣,作為神反轉的開山大師,他的諸多作品都與他的經歷息息相關,正是這些人生中寶貴的經歷為他的寫作注入了靈感和生機,一篇篇大開腦洞的神作即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
以下簡要介紹的三篇作品便與歐亨利的生活經歷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透過故事我們仿佛看到了作者的內心獨白和他對這個社會形態乃至個人生活的詮釋。
《警察與贊美詩》,講述的是一個窮困潦倒,無家可歸的流浪漢蘇比,因為想去監獄熬過寒冬,所以想盡各種辦法犯罪,但是都沒有讓他如愿進入監獄。
最后,當他在教堂里被贊美詩所感動,想要從新開始,改邪歸正的時候,卻被警察送進了監獄。
主人公蘇比那看似荒唐的愿望與事情結局總是事與愿違的鮮明對照,說到底,正是對當時美國社會畸形且不公正的社會現實進行了嚴厲的譴責,這或許也是作者遭遇牢獄之災后的切身體會。
《麥琪的禮物》,講述的是一個圣誕節里發生在社會下層的小家庭中的故事。男主人公吉姆是一位薪金僅夠維持生活的小職員,女主人公德拉是一位賢惠善良的主婦。
他們的生活貧窮,為了能在圣誕節送給對方一件禮物,吉姆賣掉了祖傳的金表為德拉買了一套“鑲著珠寶”的梳子;德拉賣掉了自己心愛的長發為吉姆買了一條白金表鏈。他們都為對方舍棄了自己最寶貴的東西,而換來的禮物卻因此變得毫無作用了。
經濟能力較差的歐·亨利與妻子艾斯蒂斯相識于一次舞會并相愛,艾斯蒂斯不顧家人的反對與歐·亨利結為為夫妻,盡管日子艱辛但卻幸福甜蜜。
后來,歐·亨利由于被懷疑拖欠銀行一筆錢而離開了病重的妻子,到鄉下避難,直至妻子去世都沒有見到最后一面,《麥琪的禮物》正是作者對妻子的愧疚與思念的見證。
《最后一片葉子》,描寫的是華盛頓貧民窟的年青的畫家同鄰居貝爾曼之間發生的故事。畫家瓊西在寒冷的十一月患上了嚴重的肺炎,并且其病情越來越重。她將生命的希望寄托在窗外最后一片藤葉上,以為藤葉落下之時,就是她生命結束之時。
她的朋友很傷心,便將瓊西的想法告訴了老畫家貝爾曼,這個老畫家是個脾氣火爆,畫了近四十年的畫還一事無成的酒鬼,每天都說要創作出一篇驚世之作,卻始終只是空談。
但是在他生命的最后時刻,他終于完成了令人震撼的杰作,那就是為瓊西畫上那一片葉子,拯救了這個年輕人的生命。
這篇作品是作者的晚期作品,此時的歐·亨利因第二次婚姻破裂,加上染上酗酒而導致生活困頓,作品中的老畫家的做法,就如同作者為自己壯志未酬的畫家夢寫下的最美結局。
懷著對“小人物”命運的深切同情,只好以幽默的筆觸,描寫他們生活的不幸,在悲劇人生中發掘真善美,捕捉不幸人們靈魂上的亮點,讓人性之花在夾縫中綻放。
在日復一日的平凡生活中,有人看到遍地黃金,有人卻看到的是滿目瘡痍,而歐.亨利卻透過這些浮華和塵土,看到了埋藏在生活之中的柔軟綠葉,并用歡笑和淚水加以灌溉。
如果你愿意打開他的書,就會發現那些故事如同冬夜里一盞小小的燭火,讓你在想要落淚的時候,綻開一個“泛著淚光的微笑”。
生活縱使艱難,如若有此書相伴,親愛的朋友,你會發現誰也不是一個人在戰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