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的最后一位君主朱由檢在闖王李自成攻入京城之時,吊死在煤山一棵老歪脖子樹上,其后清兵入關,攻入京城,趕跑李自成,為了穩定民心,多爾袞命令清軍不得燒殺搶掠,不得騷擾百姓,占據皇宮之后,讓人收拾整理各種經史典籍,期間發現一份遺詔,明成祖朱棣的遺詔,多爾袞觀看之后,眼中精光閃閃,內心不由得敬佩起這位馬上皇帝,遺詔內容如下
明朝君主,凡遇外敵入侵,不聯姻,不稱臣,不納貢
天子守國門,君子守社稷
明王朝持續276年,一共16位皇帝(不包括南明),朱棣以后這十三位君主,我們不評價他們的政績、是否賢明,但是這么多皇帝沒有一位在外敵入侵之時,做出那三種事情,他們只是死死的堅守國門,哪怕明英宗朱祁鎮被蒙古俘虜,也沒有做出稱臣納貢之事,這就是明朝的特點,也是朱棣給那些后世的明朝君王的告誡,雖然后世的部分君王在賢明程度上或許有所欠缺,但是就遺詔所書,他們個個都身體力行。
中國歷史上歷經了無數王朝,強悍如漢唐這樣的王朝,也有昭君出塞,文成公主入藏這樣的行徑,宋朝經濟最為強盛,而南宋偏安一隅,只求自保,年年稱臣,歲歲納貢,宋王朝就這么屈辱的生存著。
而明王朝國力自從朱棣之后便慢慢走上了下坡路,雖然其中有幾個中興之主,但是縱觀華夏上下五千年,明朝的持續時間不是最長的,國力也并非最強盛的,期間有多少個昏庸的帝王,但是明王朝始終強撐著,外有蒙古、清軍,
明朝是最具風骨的朝代,也是最硬的一個朝代。
哪怕李自成攻入京城,朱由檢當時有充分的時間和機會逃跑,但是他害怕后宮造人欺辱,只能狠心親自下手,當看見長公主時,心有不忍,流著淚說:“你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砍了下去,砍斷了左臂,然后就去了煤山,去結束自己的人生。
他原本可以逃往南方,可以東山再起,但是他沒有,他有愧啊!他無顏去見,明朝諸位逝去的君王,為何會毀在我的手中,永樂大帝的遺詔,天子守國門呀,我連國門都守不住呀,這個天子那里來的臉面去見諸位逝去的君王呀,他不愿像宋徽宗那樣偏安一隅,因為他是明朝的君主,明朝的君主要守國門,不聯姻,不稱臣,不納貢,然后就在那棵老歪脖子樹上用一根繩子結束了自己的帝王生涯,死之前用頭發掩蓋住臉,因為沒有臉面去見他們。
明王朝的昏君是諸多王朝里比較多的,但是哪怕再昏庸的皇帝其麾下也有這樣那樣的忠臣良將,張居正,海瑞,戚繼光等等,這些人都是為著社稷義無反顧,哪怕輔佐的是昏庸的君主。
再說明朝滅亡之后的百年間,反清復明的組織一直存在,反清復明的活動從未間斷,反清義士情緒高漲,也沒有那個朝代滅亡之后的百年間,人民會想著復興那個王朝,積極從事復興活動,只此一例。
忠臣良將,反清義士他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維護著社稷,這也就是君子守社稷。
朱棣的遺詔,明朝的皇帝都做到了,而君子守社稷也通過諸位皇帝的忠臣良將做到了,明王朝之所以能夠在那么多位昏庸君主的摧殘下依舊不倒,朱棣的遺詔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他帶給諸位君主的精神財富是無價的,也是這些無價的財富才維持明朝,成就了明朝的風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