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遠古部落聯盟首領
少昊(約公元前2598年—約公元前2525年),姬姓,名己摯。三皇五帝之一,中國神話中的五方上帝之一,又稱白帝,又作少皞、少皓、少顥,史稱青陽氏、金天氏、窮桑、云陽氏或朱宣,一說其為玄囂,是黃帝長子。少昊是遠古時代華夏部落聯盟首領,同時也是早期東夷族的首領,定都窮桑。
他被后人尊為五帝之一,也是華夏共祖之一,在神話中被尊為西方上帝。據記載其部族以鳥為圖騰,在他的部落里誕生了原始的鳳文化,成為中華民族的圖騰之一。
其嬴姓子孫分化出很多姓氏,如:張、嬴、己、尹、梁、桑、秦、譚、徐、黃、江、李、趙、蕭、舒、修等。
本名
贏少皞
別稱
白帝
字號
名摯
金天氏、青陽氏
所處時代
上古時代
民族族群
華夏族、東夷族
人物關系
蟜極
兒子
黃帝
父親
簡介
少昊是中國神話中的五方天帝之一被后人尊為帝造成群雄的局面,為五方天帝中的西方天帝。被其后代郯國尊為高祖(見于《春秋》),后人尊為帝。
圣子誕生
共3張
玄囂
在少昊誕生的時候,天空有五只鳳凰,顏色各異,是按五方的顏色紅、黃、青、白、玄而生成的,飛落在少昊氏的院里,因此他又稱為鳳鳥氏。少昊開始以玄鳥,即燕子作為本部的圖騰,后在窮桑即大聯盟首領位時,有鳳鳥飛來,大喜,于是改以鳳鳥為族神,崇拜鳳鳥圖騰。
不久遷都曲阜,并以所轄部族以鳥為名,有鴻鳥氏、風鳥氏、玄鳥氏、青鳥氏,共二十四個氏族,形成一個龐大的以鳳鳥為圖騰的完整的氏族部落社會。
鳳鳥立制
少昊在父黃帝和母嫘祖精心培育下,具有神奇的稟賦和超凡的本領。少昊少年即被黃帝送到東夷部落聯盟里最大部落鳳鴻氏部落里歷練,并取鳳鴻氏之女為妻,成為鳳鴻部落的首領,后又成為整個東夷部落的首領。
華夏文化圖騰——鳳
他先在東海之濱建立一個國家,并且建立了一套奇異的制度:以各種各樣的鳥兒作為文武百官。具體的分工則是根據不同鳥類的特點來進行。
鳳凰總管百鳥,然后再有燕子掌管春天,伯勞掌管夏天,鸚雀掌管秋天,錦雞掌管冬天。除此之外,他又派了五種鳥來管理日常事務。
孝順的鵓鴣掌管教育,兇猛的鷙鳥掌管軍事,公平的布谷掌管建筑,威嚴的雄鷹掌管法律,善辯的斑鳩掌管言論。另外有九種扈鳥掌管農業,使人民不至于淫佚放蕩。五種野雞分別掌管木工、漆工、陶工、染工、皮工等五個工種。
鳳國盛世
少昊見百鳥之國到處呈現繁榮向上的景象,十分欣慰。他請來年幼的侄兒顓頊幫助料理朝政。顓頊不負眾望,干得很出色,深得叔父的賞識。少昊見侄子非常辛苦,就教顓頊彈琴。
中國金字塔——少昊陵
少昊時期,是華夏鳳文化的繁榮時期,現江姓等有少昊血緣的族裔的姓氏圖騰里仍帶有鳳鳥或燕子圖案。從少昊起到嬴、江得姓始祖元仲一直是華夏族主干東夷部落聯盟的首領。少昊族從大昊伏羲氏族發展而來,是東夷勢力的代表。到黃帝時期,炎帝族和黃帝族融合,產生了早期的華夏族。
夏啟破壞禪讓制后,引起了東夷部落與夏王朝的對抗。
到夏后期,東夷之商族在首領湯的帶領下,重新入主中原,華夏兩大集團加快了融合的速度,但到紂王時期,欲完全吞并東夷,又引起對抗,西部的周族趁機占領商族中心而取代了商。
周武王立周后,周公旦與太公先后發動了幾次大規模的周征東夷戰爭,東夷勢力范圍被大大壓縮,直到春秋末期,東夷完全融入了華夏族。華夏鳳文化先于龍文化存在和發展,在鳳文化的基礎上誕生和發展了龍文化,鳳文化和龍文化是華夏族兩大文化支柱。
撫琴高手
據相關記載,少昊擅長彈琴。
家族世系
(1)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本名姬己摯,又名玄囂,黃帝長子)—蟜極—帝嚳(名姬夋,又名姬夒或姬夔)—契(約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亥(又名振,前1875年-前1775年在位)—上甲微(前1770年-約前1720年在位)—報乙—報丙—報丁—主壬(也作示壬)—主癸(也作示癸,前?年-前1675年在位)—商太祖成湯(商朝開國君主)—太丁、外丙、仲壬
(2)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契(約前2096年-前?年在位)—昭明—相土—昌若—曹圉—冥(前?年-前1875年在位)—王恒(商部族首領,前1775年-前1770年在位)
(3)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棄(史稱后稷,本名姬棄)—不窋(kū)—鞠—公劉(姬劉)—慶節—皇仆—差弗—毀隃(姬隃)—公非(姬非)—高圉—亞圉—公叔祖類(姬類)—周太王(又稱古公亶父,本名姬亶)—周王季(也稱季歷,本名姬歷)—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發(周朝開國君主)
(4)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臺璽—叔均(也被周朝奉為先祖)
(5)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堯(又稱帝堯或唐堯)—丹朱
(6)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摯(即帝摯)
(7)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帝嚳—陶父—皋陶(李唐皇帝的始祖,也是李氏家族的得姓始祖,其子孫被封于英、六,此后世系不明)
(8)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業父—大業—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軒祖—軒父—戎胥軒—中潏—蜚廉—惡來—女防—旁皋—太己—大駱—秦非子(秦國首任國君)—秦侯—公伯—秦仲—秦莊公—……—秦始皇(嬴政,中國首位皇帝)
(9)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業父—大業—伯益—大廉—衍曾—衍祖—衍父—中衍—軒祖—軒父—戎胥軒—中潏—蜚廉—季勝—孟增—衡父—造父—渠父—安父—梁父—莒父—奄父—叔帶(趙國始祖)—明祖—明父—公明—趙成子(趙衰)、趙夙
(10)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業父—大業—伯益—若木(伯益次子)—昌曾—昌祖—昌父—費昌(費國始祖,費姓始祖)
(11)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蟜極—揮公(張姓始祖)
(12)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昧祖—昧父—昧—臺駘
(13)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少昊—重(句芒)、該(蓐收)、窮奇、般、倍伐、窮申、瞽目
(14)華胥氏—伏羲(配女媧)—少典(配附寶)—黃帝(姬軒轅,配嫘祖)—昌意(黃帝次子)—顓頊—鯀曾—鯀祖—鯀父—鯀—禹(大禹/夏禹,本名姒文命,夏朝開國君主)—姒啟(夏啟)—姒太康、姒元康、姒伯康、姒仲康、姒武觀
(15)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黃帝次子)—顓頊—古蜀王、魍魎、梼杌
(16)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顓頊—窮蟬—敬康—句望—橋牛—瞽叟—舜(又稱帝舜或虞舜)—商均(義均)—……—遏父(或稱虞閼父,是商均的三十二世孫)—陳胡公(陳國開國君主)
(17)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顓頊—稱—老童(又名卷章)—吳回—陸終—昆吾、參胡、彭祖、會人、曹姓(宴安)、季連(季姓、熊姓、羋姓、屈姓、景姓、昭姓始祖、楚國始祖):
①季連—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機—熊杼—熊懷—熊胤—熊靡—熊祖—熊潛—熊僅—熊紳—熊克—熊成—熊單—熊輔—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啟—熊苞—熊越—熊儃—熊俊—鬻熊(本名熊蚤)—熊麗(鬻熊長子)—熊狂—熊繹(熊狂長子)—熊艾
②季連—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機—熊杼—熊懷—熊胤—熊靡—熊祖—熊潛—熊僅—熊紳—熊克—熊成—熊單—熊輔—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啟—熊苞—熊越—熊儃—熊俊—鬻熊(本名熊蚤)—熊麗(鬻熊長子)—熊狂—屈紃(熊狂次子)
③季連—附沮—穴熊—熊完—熊服—熊元—熊機—熊杼—熊懷—熊胤—熊靡—熊祖—熊潛—熊僅—熊紳—熊克—熊成—熊單—熊輔—熊佐—熊文—熊浩—熊杰—熊啟—熊苞—熊越—熊儃—熊俊—鬻熊(本名熊蚤)—端木侸(鬻熊次子,史稱侸叔)—端木典(端木姓得姓始祖)
(18)華胥氏—伏羲—少典—黃帝—昌意—顓頊—稱—老童—重黎(晉朝皇帝的始祖)
相關記載
史籍記載
《世本》的說法:“少皞是黃帝之子,金天氏少皞 ,青陽即少皋,黃帝之子,代黃帝而有天下。”
《孔子家語》一書的說法:“黃帝者,少昊之子,曰軒轅,生而神靈……以與炎帝戰于阪泉之野,三戰而后克之?!?br>
漢代以后的書籍多持《世本》說法。
《史記》載:“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西陵氏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后皆有天下;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1]
《漢書》:“方雷氏,黃帝妃,生玄囂,是為青陽。絫祖(即嫘祖),黃帝妃,生昌意。肜魚氏,黃帝妃,生夷鼓。嫫母,黃帝妃,生蒼林?!?br>
漢代人說法:“少昊帝曰清。清者,黃帝之子清陽也,名摯,土生金,故為金德,天下號曰金天氏。周遷其樂,故《易》不載,序于行?!秉S帝是土,少昊就是金,源于五行之說,牽強附會,不一定可信。
晉《帝王世紀》也持這種觀點:“少昊帝,名摯,字青陽,姬姓也。母曰女節,黃帝時有大星如虹,下流華渚,女節夢接意感,生少昊,是為玄囂。邑于窮桑,以登帝位,都曲阜,故或謂之窮桑帝。地在魯城北?!?br>
《孔子家語》不是孔安國制造的偽書,是研究先秦史和儒家活動最有價值、最重要的一本信史。從時間上講,此書成集于春秋末期或戰國初期,是先秦早期的著作,而司馬遷的《史記》比《孔子家語》晚三百多年?!妒辣尽反蠹s是戰國末期的著作,最早出現在《漢書·藝文志》里,也比《孔子家語》晚得多。至于說晉人皇甫謐的《帝王世紀》,出書年代就更晚了,大約是公元290年的著作,比《孔子家語》晚了七百多年。所以,孔子說的肯定要比他們可靠和正確。
黃帝故里志
昊字演變:骨刻文-甲骨文-金文-小篆-隸書
方雷氏,居于方山,黃帝妃,生休(帝鴻)、青陽(少昊)。
少昊生于窮桑(今山東菏澤),因他能繼承太昊伏羲氏的德行,故稱少昊或小昊。他曾以鳥作官名,并設有管理手工業和農業的官,主要活動于今山東菏澤一帶,擅于治水、農耕。少昊氏最初立國于今山東日照一帶,后來建都曲阜。
少昊氏族是史前東夷人的重要支系,考古發現的陶文和大墓證明,少昊氏不僅存在于大汶1、2文化時期,而且還延續到龍山文化時期,期間經歷了不斷遷移和發展的過程。其中大汶口晚期以莒縣陵陽河一帶為中心,到大汶口末期遷到五蓮丹土一帶,龍山早中期又遷到日照堯王城、兩城等地,在濱海地帶形成超大規模的中心,龍山中期之末遷到了臨朐西朱封一帶,到龍山晚期又遷到曲阜一帶。少昊氏的遷移過程是不斷發展壯大和文明化水平不斷提高的過程,經歷了從古國到方國的社會轉變。到龍山文化末期,少昊氏走向衰亡,被東夷新崛起的皋陶、伯益等政權實體取代。東夷少昊氏是中國東部沿海的古老部族,少昊氏屬于其中一支,
少昊部族以鳥為崇拜圖騰。這是早在五十多年前,學術界通過鉤稽文獻記載所達成的共識。隨著考古資料的增加,學界又逐漸形成了海岱地區的史前文化屬于東夷太昊氏、少昊氏為代表的文化這一共識。
后來隨著史前陶文等新資料的發現,有學者進一步提出,分布于豫東皖北一帶的大汶口文化屬太昊氏遺存,在魯南和魯北一帶的大汶口文化則是少昊氏遺存。這些實證研究極大豐富了我們對海岱地區史前社會的認識。但同時又出現一個問題,海岱地區史前社會發展的鼎盛期實際是龍山文化,
如果認為少昊氏只存在于大汶口文化時期,就必須對它與龍山文化的關系作出合理解釋,否則將與少昊氏作為東夷族最繁盛支系的大量文獻記載產生矛盾。因此,就有必要結合考古發現與文獻記載,對少昊氏在史前尤其是龍山時期的發展流變進行探索,這有助于我們準確評價少昊氏在海岱地區早期文明化進程中的歷史地位。[2][3]
在先秦典籍《列子·黃帝》中記述了黃帝身體不好調養三個月不親政事而悟道的事:
黃帝即位十有五年,喜天下戴己,養正命.娛耳目,供鼻口,焦然肌色奸黲,昏然五情爽惑。又十有五年,憂天下之不治,竭聰明,進智力,營百姓,焦然肌色奸晦,昏然五情爽惑。黃帝……齋心服形,三月不親政事。晝寢而夢,游于華胥氏之國。華胥氏之國在弁州之西,臺州之北,不知斯齊國幾千萬里,蓋非舟車足力之所及,神游而已。其國無帥長,自然而已。其民無嗜欲,自然而已。
不知樂生,不知惡死,故無天殤;不知親己,不知疏物,故無愛憎;不知背逆,不知向順,故無利害;都無所愛惜,都無所畏忌。入水不溺,入火不熱。斫撻無傷痛,指槌無瘙癢。乘空如履實,寢虛若處床。云霧不礙,雷霆不亂其聽,美惡不滑其心,山谷不躓其步,神行而已。
黃帝既悟,怡然自得,召天老、力牧、太山稽,告之日:“朕閑居三月,齋心服形,思有以養身治物之道,弗獲其術。疲而睡,所夢若此。今知至道不可以情求矣。朕知之矣!朕知之矣!而不能以告若矣。”又二十有八年,天下大治,幾若華胥氏之國,而帝登假,百姓號之,二百余年不輟。
列子這段所述內容是黃帝悟“道”并最終得以“登仙”的過程,分析列子所傳承記述的黃帝之后“二百余年不輟”,這就是傳承于黃帝的少昊金天氏時期。少昊金天氏末期《國語》記述:“及少昊之衰也,九黎亂德,民神雜糅,不可方物。夫人作享,家為巫史,無有要質,民匱于祀,而不知其福。
蒸享無度,民神同位……”從這看,根據黃老學、老莊學說所體現出的達觀思想和逍遙自在、無我無物、追求成仙的處世態度(黃帝修道,“道家”的淡然思想、寬闊的胸襟也促進了黃帝選賢傳位給少昊),少昊時期應是一個全民大自由大放松時期。那時家家有巫,人人尋仙通神,這客觀上促進了神仙家及各項文化理論認識和發展。[4]各族生活非常合樂。
《山海經·西山經》
“又西二百里,曰長留之山,其神白帝少昊居之。其獸皆文尾,其鳥皆文首。是多文玉石。實惟員神磈氏之宮。是神也,主司反景。”[5]
《山海經·大荒東經》
“東海之外大壑,少昊之國,少昊儒帝顓頊,棄其琴瑟。有甘山者,生甘淵,甘水出焉”。
《山海經·大荒南經》
“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曰羲和,帝俊之妻,生十日,方浴日于甘淵?!?br>
鳳凰文化——丹鳳朝陽
晉人郭璞在為《山海經》“甘淵”作注時說:“水積則成淵也。”珂案:大荒南經云:“東南海之外,甘水之間,有羲和之國,有女子名曰羲和,方浴日(原作日浴,據宋本改)于甘淵。羲和者,帝俊之妻,生十日?!苯浳摹皷|南海之外”,北堂書抄卷一四九引無南字,無南字是也。大荒南經此節疑亦本當在此經“有甘山者,甘水出焉,生甘淵”之下,乃簡策錯亂,誤脫于彼也。此經甘淵實當即大荒南經羲和浴日之甘淵,其地乃湯谷扶桑也。
《海外東經》云:“湯谷上有扶桑,十日所浴。”即此,亦即少昊鳥國建都之地。《尸子》(孫星衍輯本)卷上云:“少昊金天氏邑于窮桑,日五色,互照窮桑?!敝^此也。則所謂甘淵、湯谷(扶桑)、窮桑,蓋一地也。少昊在位期間,因修太昊之法,故稱少昊。設工正、農正,分別管理手工業和農業,以發展生產。同時還“正度量”,即訂立度量標準,并觀測天象,制定歷法,發明樂器,創作樂曲,以鳥命官(其實是用不同的鳥作各少昊部落的圖騰),少昊的圖騰可能是燕子(嬴)。同時,還與炎黃部族建立了密切的交流關系,比如他收留、養育了黃帝的孫子顓頊接任自己東夷部族聯盟首領的職務。
《春秋命歷序》說少昊傳8世,500年,《易緯稽覽圖》說是400年,后期青陽氏強力四征,重兵苦之,遺之美女。青陽之君悅之,營域不治,大臣爭權,遠近不相聽,國分為八(《逸周書·史記解》)。周朝時嬴熊諸族、徐、群舒、趙、秦、江、梁、黃貴族多是其后代。而《史記》則說,玄囂不在帝位是司馬遷寫《史記》時根據漢武帝指示所作的誤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