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夜成了一種癮
某位媒體人下班途中猝死,
報道著重指出他常常熬夜加班。
媒體人們心有戚戚焉。
熬夜導致過勞死,這幾年屢見不鮮。
昨晚和閨蜜見面,她勸了我好幾遍:
少熬夜。少熬夜。少熬夜……
這話已經成了一句口號。
天天喊著要做,
卻從未落實過。
熬夜的危害,人盡皆知。
聽過許多道理,熬夜還是繼續。
對有些人來說,熬夜是因為真的忙碌;
而對有些人來說,熬夜成了一種庸碌。
比如我。
我每天半夜十二點推送公眾號,
之后和異地戀男友聊一聊,
一兩點在朋友圈分享個文章鏈接,
以表明自己還沒睡。
不知何時,
熬夜也成了朋友圈分享的內容之一。
十二點刷朋友圈,
你會看到一兩句,“終于下班了”;
凌晨一點刷朋友圈,
你會看到幾句感慨:
“這個點還不睡的,只有廣告狗了吧。”
不,
朋友圈里沒睡的,
除了廣告狗,
還有公號狗,
還有創業狗,
還有設計狗,
還有考試狗,
還有打游戲的單身狗……
熬夜的理由數不勝數。每一個都冠冕堂皇。
熬夜成了一種慣性,一種癮。
熬夜造成努力的幻覺
熬夜常常和拼命和努力聯系在一起。
一定程度上,我們宣揚熬夜。
從那個傳聞中的,凌晨四點半的哈佛圖書館,
到田小姐標榜自己長期缺覺導致藍色大腦,
都讓我們產生幻覺,
熬夜就等同于努力,
缺覺就等同于拼命。
其實,很多時候,
你之所以熬夜,
是為了假裝努力和感動自己。
你只看到自己努力,
以為熬夜就很了不起,
卻忽略了自己曾自暴自棄。
熬到很晚,
復習到十二點,
加班到第二天,
還不忘發個朋友圈。
復習一定要拖到考前一晚,
工作一定要拖到deadline,
最后一刻才開始趕,
你早干嘛去了。
你有時間刷朋友圈,
有時間跟朋友聊天,
有時間看電影追劇,
有時間玩手機游戲,
就是要拖到半夜才去工作學習。
還安慰自己,
這是因為努力。
你不是努力,
你只是效率低下而已。
你不是熬夜努力,
你是熬夜裝逼。
熬夜是給自己畫了條延長線
我有段時間熬夜,咖啡喝太多導致徹夜難眠。
頭痛欲裂,心律不齊。
整個人如同被抽干,
仿佛眼睜睜就能死給自己看。
接下來幾天,惡性循環。
后來,我深刻反思:
所有的死,都是自己作出來的。
你不是真的沒時間,
不得不拿命去換錢。
你熬夜,是給自己畫了條延長線。
習慣拖延,
白天拖延再拖延,
反正你能犧牲睡眠,
你有的是時間。
正是因為你知道自己會熬夜,
覺得自己時間多,
才會肆無忌憚去揮霍,
才會一點一點慢慢磨。
你熬夜時流的淚,
都是你偷懶時腦子里進的水。
你不知道,
從睡眠那里偷來的時間,
逃不過上帝的法眼。
你對身體的虧欠,
你很快就能看見。
“熬夜的危害,舉個例子?”
“不舉。”
還有,眼睛干澀,視力衰退,皮膚變差,腰酸背痛,記憶力下降……等等等等等。
你本可以不熬夜
大部分的熬夜,
其實都可以避免。
明明工作已經很忙,
閑暇時候,你還是去唱K,
撩個妹,
在深夜去酒吧喝個大醉。
你知道的,
你本可以不熬夜。
你不是真的努力,
你是缺乏自律。
早睡,
就相當于給自己定deadline。
知道一天很短,
才會有緊迫感。
這世上,
沒有什么緊急的工作,
一定要熬夜完成。
沒有任何事情,
比身體還重要。
把這份不熬夜宣言,
分享到朋友圈。
少一點打臉,
多一點實踐。
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