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的投資本質可以用他的一句話概括:“人生就像滾雪球,最重要的是發現很濕的雪和很長的坡。”他一輩子堅持價值投資。這句話也成為我信仰之一,充滿了人生智慧。
曾經通過競標成功地與巴菲特吃午餐幾位投資人,問他們花錢與老爺子吃飯值嗎?他們回答很值,因為學習到了人生的智慧??偨Y起來,有以下幾點:不要投資自己不懂的東西、不要做空股票和不要杠桿投資。
一、不要投資自己不懂的東西
巴菲特的好友比爾.蓋茨曾推薦他購買微軟的股票,但巴菲特沒購買,稱自己不懂。在之后的許多年里,他都沒有購買科技類的股票,直到前幾年,終于購買了英特爾和IBM的股票——在科技界人士看來,這兩家是已經過氣的IT公司——卻沒有購買像蘋果、谷歌、亞馬遜和facebook等科技界新星的股票,這樣確實讓普通人費解。
他的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雖然錯過了科技公司的高收益,但也成功躲避了美國的互聯網經濟泡沫的崩潰。我的分析如下:1、科技類公司相對傳統公司的股票市盈率差異很大——前者可能是后者的10多倍;2、科技類公司相對傳統公司的生命周期要短的多——前者1.5年,后者7年。
正是由于這兩者有很大的差異,對于一個異常謹慎的投資高手是不會在自己還未完全弄透徹的情況下貿然進入。科技類公司的股票收益率的確很高,但伴隨的風險也高,特別是公司生命周期很短,當人還沒有反應過來時,一個曾經輝煌的企業就日薄西山了,當年的手機霸主——諾基亞——只在短短的一年多時間,就被蘋果給顛覆了。
伯克希爾·哈撒維公司(股票代碼:BRK,簡稱伯克希爾)選擇的股票數量比較少,只有不到十支股票,這其實是與經濟學中投資組合理論是相悖的,風險是比較大的,巴菲特稱精力有限,不可能搞懂幾十支甚至上百支股票,伯克希爾股票卻能在十多年保持在20%以上的增長,在同期標準普爾的增長率也只有8%——簡直是神一般的人物。
英特爾和IBM能入巴菲特法眼的一個重要的因素是——持續穩定的現金流入,這兩家雖說不如現在的gafata如日中天,但還是有穩定的根基,現金流入還不錯,巴菲特將能夠有穩定現金流入的公司比作“現金奶?!保@些公司通常派發的股息也不錯,巴菲特將這些股息放入伯克希爾公司,再購買更多的“現金奶?!薄Wⅲ涸诿绹?,股息稅率是很高的,通常都達到30%多(美國各州略有不同),比如,巴菲特收到10億美元的股息,如果他提到自己的私人賬戶,那么他需繳納高達3億+美元的股息稅,而他現在用這些股息購買股票,將不產生股息稅,巴菲特非常聰明地通過這種方式進行合法避稅。
對于自己不懂的東西,前提是保持好奇心,看看這個東西是否對人類或是對自己長期有用,然后問自己,學了嗎?學會了嗎?能熟練應用嗎?……不斷深入挖掘本質內涵,這也是學習新鮮事物和知識技能的方法論。
學習任何知識都是講求實效性的。在上個世紀60年代,懂得編程的人收入和一個中型公司的CEO差不多,在90年代,學計算機專業的一二流高校畢業的大學生北京上海戶口隨便挑,而現在,大部分編程的人只能被稱為“碼農”,懂得某種知識的人越多,收益會越少?;◣兹f元學習區塊鏈知識的人報名非?;馃幔麄冸y道不知道,不到半年時間,這些知識可能以免費或是很低成本的方式在市面上流通,然而,你愿意等半年再學這些知識嗎,你學得時候可能別人都已經做出成果了,你再加入,其收益必然要大打折扣。
本人感覺老爺子是非常謹慎的一個人,沒弄懂之前一定不會去投。另外一點,可能他對新鮮事物的反應速度不夠快?!救酥揽赡軙辉S多巴粉噴,但我的確這樣認為。高科技公司出現那么多年,而且其增長速度和創造的利潤都是非??捎^的,如果人人都像巴菲特那么去投資,都資金都會擠在柴米油鹽之類的傳統公司中,高科技公司由于缺乏資金支持而不可能快速發展?,F在市值排名前十的那些鼎鼎大名的高科技公司還存在嗎?
二、不要做空股票
就巴菲特的這個觀點,這里我做兩方面的分析:
1、股票的最高價在理論上是沒有上限的,因此做空股票在某種程度上風險也是無限大。
2、一個健康的股市在長期上是“看漲”的,這樣單只股票漲的概率要大于跌得概率,因此做空股票輸的概率要更大。
對于不要做空股票的忠告,我們可以思考這句話成立的邊界。
不做空股票的邊界是己方可調用的資本在這支股票中所占比重較小,還不能足以控盤。
但是,如果自己已經是大莊,足以控盤的情況下,是完全有能力做空這支股票的,在期貨市場上大量下空單,在現貨市場上大量拋售,造成現貨價格暴跌,期貨市場上獲利了結,這是完全可行的。有時不僅能做空一支股票,甚至可以做空整個國家,索羅斯是高手,做空收益空間實在太大了。
三、不要杠桿投資
這讓我想到了2010年和2015年,當時中國股市的瘋狂讓許多人找銀行貸款后全部沖向股市,其中不少人的結局很不好。
利用杠桿投資,首先會極大地影響人的心態,所投資金在收入中的比例越高,人就會越在乎,比如十萬元,對于一個普通工薪階層來說,這可能就是他的所有存款,對于一個中產而言,這可能是他家一個月的收入,而對于王健林來說,這點錢只是毛毛雨,他一天都可以掙好多個十萬。心態不好,等待一個人大概率的是災難。
其次,杠桿投資不僅拿出了全部自有資金,而且撬動了數倍甚至數十倍上百倍的杠桿,這和“賭命”就沒什么區別了,以前我寫過一篇文章,通過概率學知識分配投資比例,其中的凱利判據得出合理的比例,《投資的剛需——避險》,保證自己用嚴密的數學概率知識讓自己最終能夠贏。比如使用10倍的杠桿,10%的波動會讓你game over。中國的房地產經歷過幾個周期,每次在低迷時都會炒房者跳樓,本質原因就是杠桿用得太大了,承受不了房價的向下波動。
最后,引用李笑來的一句話,“用可以判死刑、永遠都不用動的錢來投資”,也就是這點錢扔了也無所謂,不會影響正常的生活。但這句話也有適用的邊界,就是需要用極強的場外賺錢能力——李笑來那種牛人當然可以輕松辦到,對于普通工薪階層——難,否則,一個月幾百塊可以不用動的錢去投資,到退休也不能變成讓自己晚年物質生活好一倍。
如果篤信一個趨勢呢?我認為不僅要all in,而且要加杠桿進入。
為什么這么說?這好像與巴菲特的觀點完全相悖。
我們現在試想穿越到了上個世紀80年代,你會做什么?那是一個蠻荒時代,插根扁擔都會開花的時代,隨便一鍬下去都是一塊金子的時代,可當時的人,能看清的又有幾個,那時候經歷對物質商品的逐漸放開,日用品相對需求異常短缺,遠遠供不應求,隨便做點什么生意都好掙錢。
我們再穿越到上個世紀90年代末,那個時候中國房地產剛開始起步,哪家房地產開發商不是高杠桿在建房子,自有資金才有多少,許多比例都不到1成,甚至有的是空手套白狼,吳曉波說過一個段子,隨便修一棟房子,只要不倒,那你就成了億萬富翁了。
還有十年前的gafata,如果把握了,普通人生也會來個大逆襲。還有去年區塊鏈世界爆發元年。哪一次不是歷史大機遇,可是能看到的有幾人?
人這輩子按照70年多年來看,其實是存在幾次大機遇的,把握了,財富自由,把握不了,普通生活。如何練就一雙識別大機遇的慧眼,是一門大學習。我的方法是:保持興趣、不設門檻、樂于成長、增長見識。這樣就增大了識別把握大機遇的概率?!c君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