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湄公河》大賣。
娛樂圈電影《監獄風云》又拍了新一集。
“吸毒”這個話題再次成為娛樂圈風暴中心。
這讓Sir想起以前看過的一部片。
因其對吸毒零距離的直視,使其對毒品危害的震懾力,不止10倍于《湄公河》。
可惜,年代久遠,少有人談。
所以,今天Sir想翻開歷史,帶你們重溫一遍——
《中華之劍》
ps.沒時間看完全片的,也請抽空看完本文
小時候看這個嚇的不輕 由于發生在身邊方言也很親切 那種真實的恐懼感 至今煙酒不沾 老爸買過VCD 這東西留著教育孩子不錯。@渣Vsma
《中華之劍》是當時世界記錄時間最長的一部毒品紀錄片。
豆瓣8.8。
連一張劇照都沒有。
但開篇字幕就直插心臟——
迄今為止(1994年),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國家一次用300分鐘以上的電視紀錄片,向公眾展示自己所面臨的毒品問題。
坦白講,拍攝于1994年的畫質非常不清晰,在打開的一瞬間就很想關掉。
但10分鐘之后,你將無法動彈。
難看的畫面,央視的旁白,沒有攝影技巧,沒有故事編排……扔過來的,全是硬邦邦的事實。
而且,就如同豆瓣網友所說的那樣:
是個恐怖片。
吸毒的張福娟才28歲,已經在床上躺了好幾年。
全身免疫系統遭破壞,血管硬化,醫生想為她輸液減輕痛苦,都找不到地方打針。
她曾是風光一時的美麗女人,還是長春電影制片廠的演員候選人。
在小鎮開餐館,衣食無憂,用她的話說:
我的時裝在昆明市都沒有人穿(得起)
在和丈夫的一次爭吵中,因為心情不順,她抽了陌生人遞過來的煙……
從此,卷入地獄。
為了讓觀眾知道毒品的恐怖,她主動要求攝像拍攝自己犯毒癮時的情形。
床頭就有一支可以幫忙緩解痛苦的針劑,但她拒絕使用。
呻吟、猙獰、扭曲、痛苦。
攝影師自己都看不下去,拍了一小會兒立刻離開現場。
當然,嚇人的,不止她一個。
不分年齡、職業、性別,一旦染上毒品都是一個樣。
年輕的農民因為長期吸毒導致反應遲緩,曾經在老父親口中“聰明的孩子”變成了癡呆。
記者詢問他的年紀,他卻只會盯著鏡頭看。
年輕的出租車司機姐妹兩個,吸毒花光20萬積蓄。
身邊吸毒的朋友都死得差不多,其中一個18歲年輕人,還是她們親眼看著,斷了氣。
國家干部貪污公款吸毒,被判死刑。
這是一場和魔鬼的交易,籌碼是財富、健康,還有命。
更別提,那些神志不清的吸毒者,很容易從受害人變成施暴者。
15歲的小孩吸毒后,將村中幼女擄到家,強奸虐待三天。
幼女獲救之后,卻不再說話,整日對著湖面發呆。
12歲的小孩為獲得買毒品的錢,用斧頭劈開陌生人家門,同時行兇砍人。
那些沾著血的錢,都進了毒販的口袋,他們賺得盆滿缽滿。
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和毒販殊死搏斗的緝毒警察。
他們的檢查站大多設在遠離人煙的偏遠地區。
房子太舊,雨天都會漏雨。
吃的經常是南瓜。
就連喝水都要到很遠的地方去挑……沒辦法,他們只好接雨水喝。
生活清貧不算啥,還經常面對死亡的威脅。
至今網絡上都還流傳著關于《中華之劍》的一個傳言:
由于央視沒有給一些緝毒警察打馬賽克,導致他們全部被毒販報復殺害
這個驚悚的傳言,其實是有現實根源。
因為參與抓捕幾個毒販和槍犯,前線緝毒警察劉朝輝被組織調離原崗位。
—假如你不離開那個地方,是不是有可能遭到報復?
—有
那邊放出話來,要找機會弄他。
為了避免遭報復,妻子上街從來不敢同劉朝輝一起走,哪怕在街上看到也不敢叫他的名字。
兩人結婚這么久,都沒有一起去過電影院。
小孩都很大了,同事都不知道他們是夫妻。
這樣戰戰兢兢的生活,還不是最糟,因為起碼他還活著。
1986年9月,為了抓跳入流沙河逃跑的毒販,云南禁毒民警施翔寧也跟著跳了進去,然后,就再也沒回來。
半年之后,遺骨才被找到。
還差一個月,他就要和同是緝毒民警的未婚妻結婚,新房都布置得差不多了。
八年后,未婚妻當著記者的面,念出施翔寧還沒來得及寄出的信。
這漫長的日子真難熬
我們還要等四個月才能見面
這些天我天天都夢見你
未婚妻一邊哭一邊念。
最后說:可是明年的中秋節,我再也沒有見到他。
戰友們提起這件事,也同樣哽咽到說不出話:我們都覺得欠她的。
這部紀錄片至今仍能振聾發聵,就在于它不僅還原往事,還做到了幾乎百分百地還原現場。
在當年那種特殊的環境背景下(公安部與央視的配合),攝制組的不少畫面,就是在案件發生時記錄下的。
聽到爆炸消息后的一小時,他們趕往醫院。
在和拿著手榴彈的罪犯搏斗過程中,好幾名警察受了重傷。
漆黑一片中,醫生說道:這個沒有希望了。
白熾燈下,是意識尚存的傷員,全身都是血。
攝制組立刻趕往爆炸現場,看到還有幾位警察留守。
他們都還不知道戰友已經犧牲。
得知噩耗后,其中有一個警察愣了幾秒鐘。隨即用胳膊擋住臉,開始痛哭:
我們的同志犧牲了。
每一個犧牲的緝毒警背后,都有一個崩潰的家庭。
未婚妻保留了施翔寧所有的遺物,八年,枕巾上還有他的頭發。
陳建軍死后,妻子拉扯起兩歲的女兒,此后沒有改嫁。
王士洲的葬禮上,之前昏倒的妻子蘇醒后拔掉針頭,握緊棺材里的手不放。
他八十多歲的老母親被人背著來到現場,不顧阻攔地撲向棺材。
然后她做了所有人都沒料到的舉動,給了棺材中兒子一個耳光。
不是說好了,我走在你前面,你怎么先走了呢?
打完之后,她將一小塊銀子放到王士洲的嘴里。
那是他們老家的習俗,生前清貧,死后含銀。
根據《新浪》報道:這部紀錄片播出時萬人空巷。播出后,“金三角”有一個師的毒販受其感染而投誠。
……
來,看回20年后。
同樣根據真實事件改編的緝毒電影《湄公河行動》,引起了廣泛關注。
10月19日下午,票房突破10億,成為2016年國慶檔最大贏家,同時創下華語警匪片票房最高紀錄。
口碑和票房飆升的同時,彭于晏和張涵予扮演的緝毒警察,讓這個特殊的群體再次進入觀眾的視野。
當人們開始關注這個群體時,另一種聲音出現了。
如果為吸毒明星辯護,怎么對得起犧牲的緝毒警察?
這種聲音也引發了一些大眾動作:
有吸毒經歷的柯震東微博被攻陷,張一白2010年吸毒往事被挖出,他導演的電影《從你的全世界路過》被抵制……
截圖為柯震東微博的評論
坦白講,就Sir個人而言,并不十分支持對吸毒明星窮追猛打的行為。
這并非同情與原諒,是尊重法律與秩序。
沒錯,明星吸毒,就要承擔拘留、形象破壞,乃至強制戒毒等后果,但他在戒毒后,理應享有受法律保護的權利。
對吸毒者趕盡殺絕,只是嚴刑峻法的變形,而嚴刑峻法,本質就是一種懶政。
該嚴懲的,是毒販。
《中華之劍》的第二集,真正讓Sir感受到徹骨的人性之惡。
因為毒品高額的利潤,金三角地區的武裝部隊也做起了販毒生意。
——毒梟坤沙,在強大軍隊的簇擁中,儼然是國王。
緬甸地區的楊家三兄弟,擁有自己的毒品加工廠。
每個加工廠都有軍隊駐守。
他們公開宣稱:如果把毒品禁了,那我們的部隊拿什么吃飯, 我們的武器從哪里來。
云南省平遠鎮的毒販,也組成了一個武裝聯盟,家家戶戶都有槍。
可以裝備一個團的武器
有這些武力作為后盾,他們目無法紀。
根據當地人的介紹,毒販公開買賣毒品就像菜市場買賣蘆筍一樣隨便。
販賣毒品受到阻撓,就砸掉當地公安分局和派出所。
打死緝毒工作隊人員,攻進政府大樓,就連州政法委副書記都被當場打死。
靠著販毒的錢,他們在人均年收入不超過300塊的貧困地區建起了100萬的別墅。
不僅如此,毒販們還誘惑(比如錢色)普通人吸毒販毒,拉攏當地農民種植毒品。
極致的惡,不就是以惡生惡。
但,毒品會帶來這么大的健康傷害、名利損失、情感危機,還是有人喊著“吸毒是個人自由”。
Sir強烈建議這些人去看《中華之劍》。
關于自由,Sir的看法是——自由是自我實現。
是一個人不被世俗價值干擾,專注地做自己。
也就是說,自由建立于足夠強大的自我,自由是抵抗誘惑,不是服從誘惑。
而關于毒品與自由的關系,Sir很贊同知乎用戶(原云南邊境的緝毒偵查員)的回答:
染上毒癮之后,毒癮將會剝奪你們不吸毒的自由。
就像《大衛·戈爾的一生》中的那個鏡頭一樣:
一個女人用手銬銬住了自己,同時將鑰匙吞了下去。
想再次獲得自由唯一的方法,就是剖開自己的身體。
本文圖片來源于網絡
想看紀錄片的,搜狐視頻就有。
編輯助理:Haze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