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學者說,想要了解二十世紀四五十年代的美國文學,都必須讀一讀安·蘭德的《源泉》。
前不久,剛剛讀完這本書的我,頗有感想。
一、初心不忘
主人公洛克,面對著托黑的阻撓,建筑界主流思想的排斥以及各種各樣的封殺,依舊堅持自己的風格,自己的主見。為此,他被弗蘭肯辭退,在采礦場當工人,就連好不容易才成立的事務所都被迫關閉。無論身邊的人如何勸他,他可以為很多人打工卻不改自己現代主義的建筑風格。最終在這一場盛大的角逐中,他贏得了最后的勝利。正如泰戈爾先生所說的,the morning will surely come, the darkness will vanish, and thy voice pour down in golden streams ?breaking through the ?sky.(黎明一定會到來,黑暗終將逝去,你的聲音將注入金泉,劃破天際。)
二、自我主義
在這一方面,我們能從洛克對自己建筑風格的肯定,矢志不渝中看出來。此外,《旗幟》的老板——華納德,有一艘名為—— I ?Do 的船,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這種自我主義的思想。
自我主義不同于個人主義,它是一種相當理智的肯定自我價值的思想。為什么很多人勸洛克改變一下建筑風格好有所成就,他就是堅持己見不隨波逐流?為什么華納德能夠從一個混混成為開創美國第一報社的大老板?因為他們認清自我,肯定自我。洛克肯定,自己的風格雖然此時為社會所不容,但依舊會綻放其獨有的魅力。華納德每年都會坐著他的船去旅行,就是在激勵自己,肯定自己。
三、不必深究
好的著作理應精讀,把它讀透,理解透。而讀完這本書后,我依舊有想不明白的地方。比如,多米尼克這個人物的塑造。明明和洛克是同一類人,卻幾經周折后才與洛克真正的結合。也許是劇情的需要,或許是為了豐富人物的形象。不過,這或許也是這本書的魅力所在吧。因為想不通,所以才會讓人一直一直地看下去。其實,想不明白的地方不用過多的追根究底,保持一種距離感,一種朦朧的美,豈不妙哉!就像在現實生活中,很多想不明白的事,就不必深究了。因為很多時候,結果往往不如意,甚至出乎意料。這種心境,與道家的思想何其相似!
最后,分享一下《源泉》的摘抄。
要說原則嗎?這就是我的原則:能用此材料來做時,絕不用彼材料來替代。絕沒有任何兩種材料是相似的。在地球上也絕不會有哪兩塊建筑場地是完全相像的。建筑的目的、場地和建筑材料決定了它的外形。如果沒有一個主題思想,任何建筑都談不上合理和美,而這個主題思想規定了建筑的每一個細節。一座建筑就像人一樣,是具有生命力的。建筑的骨氣就在于它恪守自己的精確度,遵循一個單一的主題,并為自己單一的用途服務。人身體的各個部位不是借來的,同樣,一座建筑的靈魂也不是隨意用土塊拼湊出來的。 ? ? ? ? ? ? ? ? ? ? ? ? ? ——霍華德·洛克
假如我還要活六十年,在這六十年里,我的大部分時間都要花在工作上。我逃選了我想要的工作,如果從中找不到快樂,那無異于給自己判了六十年的刑罰。而且,只有當我以最可能適合我的方式做我的工作時,我才能找到快樂??墒撬^的“最好”只是個標準問題——我也確定了自己的標準。我不要繼承什么,也絕不沿襲任何傳統?;蛟S我就是某種傳統的開端呢? ? ? ? ? ? ?——霍華德·洛克
我來告訴你:我教給了你很多東西,也可以說什么都沒有教給你。沒有人能教你什么,實質和核心的東西是教不會的。你做著的事,那是你的,而不是你自己的。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凱麥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