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許是挑剔吧,旋律是其次,歌詞更被我看重。
最幽美的文字,莫過于詩。通往內心最直接的路,莫過于靜靜吟唱,一個字一個字地,都聽得很清楚。很早就想寫寫,這首給我極大沖擊的《不會說話的愛情》,和這個同時代的真正的詩人。
1.
“繡花繡得累了嗎
牛羊也下山了
我們燒自己的房子和身體生起火來
解開你紅肚帶
撒一床雪花白
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眼里蕩開
沒有窗亮著燈
沒有人在途中
只有我們的木床唱起歌說幸福它走了
我最親愛的妹呦
我最親愛的姐
我最可憐的皇后我屋旁的小白菜
日子快到頭了
果子也熟透了
我們最后一次收割對方從此仇深似海
從此你去你的未來
從此我去我的未來
從此在彼此的夢境里虛幻的徘徊
徘徊在你的未來
徘徊在我的未來
徘徊在水里火里湯里冒著熱氣期待
期待更好的人到來
期待更美的人到來
期待往日我們的靈魂附體它重新回來
它重新再回來”
沒有人能說得清愛情,當它被不相信、謊言、私利、善變、結婚生娃……重重裹挾時,它看似已經復雜得,讓人在伸手碰觸的那瞬間就帶著疑惑。而它是那么純粹,固執地潛入你的心,無盡攪騰著,不出聲地宣誓它的存在。
兩人吸引之外的其他雜質,那根本就不是愛情啊。
在之前,我從沒看過以這樣的狀態寫愛情結束那刻的。
她哭了,“普天下所有的水都在你的眼里蕩開”;兩人不會再交集了,“從此你去你的未來,從此我去我的未來,從此在彼此的夢境里虛幻的徘徊”;重新開始的等待,“期待更好的人到來,期待更美的人到來,期待往日我們的靈魂附體它重新回來”。那是一個多清澈的畫面,有淚,有恨,有不舍,“我們最后一次收割對方從此仇深似海”,但總體是平和的,是兩人都已原諒對方的分別,再在下個階段,騰出空白期待新的人。
有姑娘感謝周云蓬,她曾經用兩年的時間四處奔走,始終走不出上一段感情。直到她聽到了這首歌,她反復循環,淚流滿面,過了一個月,終徹底放下了。
顧城有一首詩,“我把你的誓言,把愛,刻在蠟燭上,看它怎樣,被淚水淹沒,被心火燒完,看那最后一念,怎樣滅絕,怎樣被風吹散。”周云蓬的詞,并沒那么悲觀和決絕。有跡象提前知道的瀕死的愛,那份刻骨也是美麗的,是缺憾的美。仍不會失望,這大概是他的理想愛情吧,分開只是一個選擇,會惦記,但也要往前看。
《不會說話的愛情》獲得2011年度人民文學獎詩歌獎。
2.
周云蓬9歲失明,15歲彈吉他,23歲大學畢業,四處彈唱為生。綠妖采訪他,他說“我小時候,有一段時間無書可看,盲文書里就只有唐詩宋詞,我看完,過一會,閑著無事拿起來又看一遍。后來看得幾乎都能背下來……《飛鳥集》那時幾乎都被我翻爛了,提上一句我就能對下一句。”他頗有古代游俠的風范,云游四海,作歌會友,又用他那滄桑略啞的音線唱古詩詞,“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
他并不憤怒他的命運,以現在的科技,他能聽書、用軟件來讀網頁、甚至也可以自己發微博。他會唱、愛游走、愛喝酒,相信愛情。他這樣寫,“蛇只能看見運動著的東西,狗的世界是黑白的,蜻蜓的眼睛里有一千個太陽。很多深海的魚,眼睛退化成了兩個白點。能看見什么,不能看見什么,那是我們的宿命。我熱愛自己的命運,她跟我最親,她是專為我開、專為我關的獨一無二的門。”
有個節目過去錄制周云蓬的生活,其中有一個場景是他和他的朋友們的聚會。酒桌上,有位喝得臉發紅的中年人,抿著嘴,帶點不好意思帶點欽佩地說,“他,比我們看得都清楚。”周云蓬的每首歌,都是自己作詞。他對文字有犀利的辨別力,一個字在他的筆下,既是最為合宜的,也發揮最大功用。
樂評人赤潮說周云蓬,“他比知識分子還知識分子,只是他唱歌說真話而他們領薪水說‘白’話。”他的歌就是他的詩,他唱的就是他要表達給全世界的。
他去北大舉辦的海子紀念活動,寫下:
“我背著吉他進北大,門衛說:人可以進去
琴必須留下
我留著長發進北大
門衛說:人可以進去
頭發必須留下
我點燃名字進北大
門衛說
人可以進去
證件必須留下
我拿出了身份證
門衛說:還有。我拿出來工作證
門衛說:還有。我拿出團員證
門衛說:還有。我拿出戶口本
門衛說:還有。我拿出購糧證
門衛說:還有。我拿出死亡證……
于是,我背著自己的尸體走進了北大。”
簡潔,逗人發笑,冷峻地直刺真實。
在隨筆集《綠皮火車》的封面,有這樣一句話,“保佑我暫時成為小孩子專注地一筆一畫地寫下去,別長成個面目可憎疲于應酬的傻大人。”似乎是他為人的信念。
真慶幸和這個人同時代。
(題圖,周云蓬專輯《牛羊下山》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