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不浮夸地從基礎層面給大家普及可行性操作。
算是速成大法吧。
我們直接進入正文。
議論文是什么?相信大家都知道,就不說了。
你只要知道議論文是用來一本正經地吹牛逼,給人講明自己觀點和態度的,并且議論文可以讓你吹得理直氣壯,有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就可以繼續耍流氓繼續往下看啦。
干貨一、大膽一點,動土必曬(英文,別害羞的意思),搔首弄姿,你沒的我有
開頭破題,亮明觀點
讓人一眼就能看到文章的觀點(這么一來標題也可以是文章觀點的濃縮)。
具體分以下幾種:
1.段首開門見山。直接切入話題,亮明觀點。光明磊落,要干啥就是干啥。
2.用名人的話起頭。
這樣的開頭有一種神完氣足的味道,理直氣壯的勁頭,能有效增強說服力。每一段的開頭都可以這樣來。
3.設置懸念,引發思考。
①設問,一問一答;比如,“你愛我嗎?你愛”。
②反問,寓答于問;比如,“難道你不愛我嗎?”
③設疑,留下懸念。“你到底愛不愛我?”
4.巧用修辭。
比喻,排比,擬人隨便用。
私以為排比最好用。試想,啥都沒干呢,甩一組華麗的句子放在開頭,你還特別有道理,特別有文采,有誰會不被你吸引呢?就算你沒有道理,讀者也會被你的妖氣文采所震懾。
干貨二、吹牛有理,一二三四五
思路清晰,結構合理
“起、承、轉、合”,也就是“引、議、聯、結”。
有點類似于八股文吧,但確實這個結構很清晰,不至于讓人看半天都云里霧里,不知道你在說啥。
1.“總――分”式。反正就是不能始亂終棄。
這個在議論文中很常見。大體上分為三部分:
①首段提出論點,最多再扯幾句解釋的話;
②中間幾個段落從不同角度鬼扯論述;
③結尾一段收功對全文進行總結。
2.并列式。據說這個是最好用的。
第一段提出一個論點,然后你就可以隨便扯栗子。
這幾個例子可以是意義上相對獨立,結構上是并列的,沒有因果,輕重,主次之分。
3.遞進式
有點難,我也不會時間關系,并且這個一般人不常用,這個先不說了。
干貨三、牛逼吹成花
合理組織,材料豐富
什么?沒有材料?
建議你去翻翻自己兒子,孫子從小到大的語文書。
沒有兒子,也沒有孫子?
去隔壁老王家找找看吧,或許會對你有所啟發。
1.從一塊牛肉到一整頭牛
聯想輻射。
記得你吹的主題,從這個主題出發,碰相關歷史故事,名人典故,名言警句,新聞人物。
2.名人名言少不了。
名人名言甚至可以獨立成段。
比如,你文章說的是人生的境界,那你可以用上王國維《人間詞話》的著名三句:
①“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
這是第一境界。
②“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
這是第二境界。
③“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是第三境界。
這樣一來,輕輕松松地把人生分了三個境界,有沒有?V
框架有了,填上內容吧。每一句境界后邊都用現代漢語解釋一遍,然后跟上相似的名人例子。當然你自己的例子,或者隔壁老王的也可以,只要你覺得合適。
3.同志質組合。
就是全文用正人君子的例子。
4.異質組合。
分別說好人的例子,和壞人的例子,最后把他們放在一起做對比。
沒有比較就沒有幸福。
好壞兩個不同的放在一起,你才知道好的有多好,壞的有多壞。也就是在相互對比,襯托中,追求觀點態度的鮮明性以及論述的震撼力。
干貨四、吹得天花亂墜,不服不行
議論深刻
1.例證法。
你舉的例子,一定要典型,有針對性。
2.引證法。
還是名言警句,名言警句是萬能的。又當爹又當媽,又可以當論點又可以當論據。
3.喻證法。
道理太抽象?
把它比作什么吧,讓抽象的道理具體可感。
比如,你說“人生”。
比喻:人生如棋。
虛無縹緲的人生變成了具體的物體。就好接下去繼續講道理啦。
4.對比法。
舉個李子,
一個老太婆,雨天哭,晴天也哭。
一個人忍不住問他,你為什么總是哭呢?
老太婆解釋,我有兩個兒子,大兒子是賣鞋的,小兒子是賣傘的。晴天,我就想到小兒子傘賣不出去;雨天,我就想到大兒子鞋賣不出去。
年輕人說,晴天,大兒子店里生意會更好;雨天,小兒子的傘一定賣得更多才對呀。
聽了這話,老太婆從此再也不哭了,無論雨天還是晴天,她總是笑嘻嘻的。
好人做到底。
最后總結一下,幫大家從開頭到結束梳理一遍。
開頭亮觀點,
問問記得牢,
引名言理直氣壯,
用排比氣勢如虹。
中間幾段,段首名言,
跟緊解釋,例子拿來,
好的壞的,黑白分明,
字數不夠,名言來湊。
最后一段,還用名言,
總結對比,到此算完。
文/秦琳
6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