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又是你的靈魂擺渡人"
? ? ? 《擺渡人》是英國作家克萊爾·麥克福的治愈系列小說。起初看這本書的時候我并沒有想到我要一口氣將它讀完,只是在閱讀的過程中對結(jié)局有點擔憂,如此一來便就想要早點知道結(jié)局,以免心里像是有個梗一樣。
? ? ? ? 第一眼看到《擺渡人》的封面便被吸引,陽光照耀下,靜謐的湖水,一葉小舟飄行,頭頂是滾滾的烏云,湖水被金色陽光映襯著,閃著溫暖的光芒,而陽光的盡頭是烏黑翻滾的水波。這似乎是一個人的心靈或者是主人公迪倫的靈魂深處,身處黑暗,卻總有一片光明牽引著她不斷前行,這片光明便是她心底因愛而生的倔強信念。
? ? ? ? 迪倫,一個15歲單親女孩,一直跟媽媽生活,與父親久未謀面。她煩惱母親的喋喋不休,厭惡學校的環(huán)境,恐懼同學的嘲笑。為了逃離這一切,她踏上了去見父親的列車,不料發(fā)生了事故。
? ? ? ? 當她從尸體中走出來,遇見了一個正在前方洞口蹲著的少年——崔斯坦。遇見崔斯坦,迪倫原本以為他也是幸存者,如釋重負,慶幸:她不再是孤單一個人。但是,漸漸地迪倫發(fā)現(xiàn)崔斯坦與普通人不一樣,他們的相遇,其實就是他故意在這里等待她的出現(xiàn)。崔斯坦告訴迪倫,她不是唯一的幸存者,而是遇難者,她已經(jīng)死了。而崔斯坦是一個擺渡人,不知從何時起從事這份工作,他引領(lǐng)了成百上千,成千上萬的靈魂。
? ? ? ? "我引導靈魂穿過荒原,保護他們免遭惡魔毒手。我告訴他們真相,然后把他們送到他們要去的地方。" "我用最合適的面貌出現(xiàn)在每個靈魂面前,在遇到下一個靈魂之前,我一直保持這樣的相貌。如果我真的存在,也是因為有你們的需要。"
? ? ? ? 這是崔斯坦的獨白,他的存在沒有自我,而只是亡靈的需要。沒有誰會在乎他是誰,從哪里來,到哪里去,這也是他深入靈魂的悲慟。
? ? ? ? 所以,在遇到迪倫時,"她把他當人來看待,在這片荒原上,這可是很稀罕的事情。靈魂都沉浸在自己消亡的悲傷中,甚至不曾想過他們的向?qū)б彩侨恕? 這個女孩正用她的善良,樂觀,冷靜悄悄的改變著這個冷漠的擺渡人的心,二人在荒原中一起面對陽光黑暗,一起穿過高山河流,一起打退惡魔,相互依靠,從最開始的依靠,信賴,慢慢變成了純潔的愛戀。
? ? ? ? 擺渡人愛上自己引導的靈魂,靈魂愛上擺渡。但是他們是不被允許在一起的,迪倫在崔斯坦的引導下穿越荒原,到達邊界。而崔斯坦則要繼續(xù)無休無止的擺渡工作。面對離別,迪倫不顧艱難險阻,重新穿越荒原,在沒有擺渡人的保護下,一路與惡魔斗爭,再次回到崔斯坦的身邊,并帶領(lǐng)崔斯坦進去了一個新的世界。最后,作者以二人相互的問候"嗨,原來你在這里" "我在這里"作為結(jié)束,讓人不免心生暖意。
? ? ? ? 讀完此書,我的心中有三個問題?擺渡人的意義何在?誰才是真正的擺渡人?誰會是你的擺渡人?
? ? ? ? 關(guān)于第一個問題,作者將擺渡設定為已死之人的靈魂在擺渡人的引導和陪伴下走過荒原,并且將荒原定義為死者心的映像,甚至靈魂的心情波動也會影響荒原的氣候,若內(nèi)心是陽光的,即便身在荒原,看見的也會是美景。擺渡,在我認為就是給已死之人的靈魂一個機會,讓他們認清自己的不幸,同時憑借著自己的勇氣,信念和運氣走過荒原。
? ? ? ? 關(guān)于誰才是真正的擺渡人。答案無疑是兩者都是。第一次,崔斯坦擺渡迪倫走過荒原,沒有讓其墮落成為惡靈,這是靈魂的救贖;第二次,迪倫擺渡崔斯坦走出荒原,將他帶入迪倫的世界使其成為一個真正的人,這是生命的救贖。在我看來擺渡人只是個頭銜,人人皆可為之,拯救他人,也拯救著自己。
? ? ? ? 那么,誰會是你的擺渡人。在承認有其他擺渡人的情況下,我會一直堅信最可靠的擺渡人就是自己。所謂靠墻墻倒,靠人人倒,靠自己才最實在(當然,前提是在有安拉的庇佑下)。擺渡,說到底就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即認識自我,回歸自我,主掌自我。
? ? ? ? 也許,荒原的一切都是真實的,我們的世界其實就是荒原,一條上坡的路,一條粘稠漆黑的湖泊,一座破舊但溫暖的安全屋,都有它存在的意義和價值。換句話說,我們的世界和荒原的世界是沒有區(qū)別的,這是因為荒原就是我們內(nèi)心的映像,荒原的一切即使再變化,也離不開我們內(nèi)心的主導。
? ? ? ? 所以在人生這條荒原路上,愿我們都能成為自己的擺渡人。
? ? ? ? 中肯的評價這本書,其文字的描寫還是挺有文學功底的,題材也很新穎,是此書的亮點。但是這本書卻號稱媲美《追風箏的人》、《偷影子的人》,得過5項大獎的心靈治愈小說,抱著很高的期待,但看完內(nèi)心卻沒有太大波動。原來,說好的靈魂體驗竟然只是一條愛情線的載體?其實扔掉那些所謂的心靈治愈標簽,整本書也算可以,只能說商業(yè)炒作把這本書抬到了很高的高度,實在是名不符實。
? ? ? ?
? ? ? ? ? ? ? ? ? ? ? ? ? ? ? ——《擺渡人》讀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