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我明白了優(yōu)秀的人,只能被更優(yōu)秀的人吸引。當(dāng)倆人優(yōu)秀的級別不對等時,免不了看法不一致,產(chǎn)生摩擦。哪怕她們是一對母女(子)、夫妻也不能幸免。
那天在群里看完文章隨機寫了感悟:
@山西-冬卉-男孩(工作)我剛才看了你轉(zhuǎn)發(fā)的文章。像山禾老師這樣有文化,有素質(zhì)的智慧媽媽,和女兒相處,母女倆均感到有種種不適?這要是婆媳倆在一起生活,可咋辦?
無論是婆婆,還是兒媳都一定會痛苦不堪,還不能像直接溝通。都得向第三方兒子(丈夫)訴苦?這個男人夾在她倆中間,不但協(xié)調(diào)不了她們的關(guān)系,還會被倆個女人裹挾拖進家庭矛盾漩渦不能自拔。這也許反應(yīng)出婆媳不和的真正原因,就是認知水平、為人處世的三觀不在一個層面上。
而作為家庭的男主人姑爺大人呢?顯然是事不關(guān)己的局外人?丈母娘對女兒有意見不會和女婿說,如果真要說她會和自己的老公抱怨女兒。女兒也不會向丈夫控訴自己親媽?所以母女矛盾屬于可以調(diào)解的“人民內(nèi)部矛盾”。要是婆媳就劃為勢不兩立的“敵我矛盾”啦!
第一,孩子長大成家立業(yè)以后,父母(尤其的母親)一定要改變心態(tài),孩子不再是小時候啥事都聽父母的,無條件服從教育管理的哪個“小孩”?盡量減少自以為是的意見和建議,虛心向成年孩子“討教”(哪怕表面裝,也很受歡迎)。把自己在孩子家里地位,主動退位到三把手。
第二,記住人老了,能管的人,只有自己和自己老伴,其他人,最好不要管,管人家也不聽,你還生氣。愛干啥就干啥吧!誰也不傻,對錯心里都有數(shù)。他就愿意在錯的路上行走,咱也沒能力給人家掰過來。要是能管小時候就管好了。沒管好,大了再管就是無用功。放過兒女,更是放過自己。
第三,哪怕有一天真出大事了,兒女置我們的正確意見于不顧而一意孤行,我們除了被迫接受,什么都做不了,因為那畢竟是她的人生,而不是我們的!
02
看電視劇家里都是格局小,事多與子女沖突不斷的媽媽。尤其是富貴人家的夫人,基本不是尖酸刻薄干擾子女婚姻的惡婆婆,就是胡攪蠻纏的惡丈母娘。嚴(yán)重貶低中老年婦女的社會形象和家庭主導(dǎo)地位。
通情達理的,三觀正確的都是年輕人即劇中男女主角。我有時就納悶,為什么不塑造一些,心胸豁達,睿智干練,溫柔賢淑的優(yōu)秀中年婦女即好婆婆(善丈母娘)形象,呈現(xiàn)在銀屏上呢?是現(xiàn)實生活中這樣的中年婦女少?還是塑造優(yōu)秀父母,不如糊涂父母收視率高?真搞不懂。
至于,孩子因選擇錯誤而受了苦楚和委屈,父母也要接納,相信其作為成長中的一段人生經(jīng)歷也不一定會是壞事。因為人總是在跌跌撞撞中學(xué)會長大的,作為父母,我們需要做的只是給她信賴與支持,做她永遠的后盾。
我知道,學(xué)到不重要,做到才重要;做到不重要,堅持才重要,堅持修行自己!
總之,給我們和成年兒女的生活彼此留下足夠空間,各自安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