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好多電影的預告,韓國僵尸片《釜山行》、國產青春片《七月與安生》、迪斯尼動畫片《海洋奇緣》……覺得都好棒,好想都去電影院看!
但是今天中午看到了
《南方人物周刊》春夏的封面報道
“沒有經紀公司,沒有團隊,第一次演電影,第一次提名,第一次獲影后”。
內心有很大的感觸。文字流淌間,冥冥之中與春夏產生了很強烈的共鳴感。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看過電影《踏雪尋梅》,引用報道里一句話,“簡單的概括,《踏血尋梅》講的是大陸援交妹被香港嫖客掐死再肢解的故事,改編自2008年香港發生的真實案件。”
里面的女主“王佳梅”就是春夏所飾。
春夏是個藝名。很脫俗、很特別。她說
自己是一個秋冬的人,春夏是對自己的期待。
其實之前看電影的時候還沒有那么大的感觸,也許是當時還沒有那種悟性吧。最近也有關注香港的一些新聞,加上這篇深入淺出的人物報道讓我對這部影片以及春夏這個人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與體會。
現在回想起電影的片段,發覺春夏與“王佳梅”簡直是同一個人。生活的經歷與片中的“王佳梅”異常的相似,港漂、不溫不火的模特演員、與家人不合、渴望獨立卻還沒有能力、孤獨、自卑、倔強、敏感、防御心理強……
同大部分來到香港的人一樣,心中都有對未來生活的憧憬與期待,然而就像片中的媽媽所言:“長得又唔靚,整日都發夢,做咩模特!”。王佳梅覺得自己長得不夠高,都穿高跟鞋;當媽媽說要把鄰居送的真銀耳環還回去的時候,她氣得把耳環丟在了垃圾桶了,然后做了交援女掙錢了之后去店里買了個純銀的耳環;盡力講著撇腳的粵語……這些都彰顯了她自己內心的自卑感與抗拒力,然而現實裸露的窘迫、絕望與階級感,讓王佳梅在與嫖客丁子聰網聊約見之后選擇死亡…
香港也許比北京更是一個包羅萬象的社會,那里的人身份各異,悲歡也不同,卻有著驚人相似的倔強和孤寂。
春夏的眼睛很圓很亮,微博的頭像是她的左眼。可是每次通過鏡頭看她的眼睛,里邊總有一種孤獨的空靈感,似乎可以穿透對方,覺得她這個人是那么遠,可是她的生活經歷又是那么近,讓人琢磨不透。
這篇報道對問題的設定以及她的回答都讓我非常動容,真實深刻到了骨髓里,似乎春夏很了解自己,可是似乎又因為太了解反而變得有些定向的陌生,道不明。
……
“安全來自于偽裝?”
她對安全的理解“那來自什么,來自我的腳底板嗎?”
“腳踏實地”
“腳踏實地就會安全的話,怎么會有危險?”
“……你要向別人不斷解釋自己,越來越多的解釋反而讓我覺得自己的努力不值錢了……”
許多人認為《踏雪尋梅》是色情片,當被問到“演《踏雪尋梅》露點這件事情在你看來值得嗎?”
“值得,……你活在世界上,你偶爾不得不拿別人的眼光看待一下自己,因為這樣有助于矯正別人眼中的你。你通過別人是怎么看待你的,然后調整你自己,而不是在想別人在想什么,一直改正自己。……我演這個戲,并不是我露點得到了別人的認可,而是我確實可以做好這件事情。在未來的一段時間內,不可以有同樣的事情出現,在那個時間我可以做其他的事情,證明我可以做不同的事情。”
“現在還想讀大學嗎?”
“不想了,因為當你明白你為什么想讀大學的時候,做這件事情對你的人生沒有意義。”
……
對我們而言,社會的慣有軌道是讀書,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然后大學,似乎沒有過“為什么要念大學”這樣的想法。也許因為想不明白才去念的吧,上了大學走進社會,驀然回首,也許才找到了上大學的理由。也許,你心里早已篤定好要念大學。但,更多的人只是順從主流,不然,我們去干什么呢?
我詞不達意,王家衛對她的評價,“我能在她臉上讀到少女精準的脆弱與單薄。”
這部影片是她自己的發泄,鮮活的人物與血淋淋的現實也是同一階層人物的發泄。
今天關注了她的微博,微博數量不多,內容更多是自己的感悟
(格局很小,也許自身也有點悲觀,這片文章有點小家子氣)
有興趣可以閱讀這篇報道:
http://www.nfpeople.com/story_view.php?id=6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