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什么時候需要孤獨?”這是我qq漂流瓶中一個陌生人問的問題。
想了一會,我回答他周六上午。
我經常喜歡在周六的上午去教學樓三樓的大廳自習,(無它,就因為那里面朝大海景色不錯)。
背完單詞寫完作業后會聽著音樂獨自一人坐在那看海,然后自己想這一周來發生的事,想一想自己的未來,想一想那在遠方的人,偶爾構思一下下星期要寫的文章。
這些東西只有在周六上午的那一段時間才會心無旁騖的去想,也只有在那段時間去想才不會有心煩意亂的感覺。
這時候的孤獨就像一個知心老友,將我與世界隔絕,給我創造放飛思緒的條件。這個時候,我需要孤獨。
孤獨其實對于很多人來說是避之不及的。
我身邊就有很多的人為了讓自己不空下來,參加各種各樣的活動,參加各種各樣的社團組織。
倒不是說他(她)們對這些多感興趣,而是為了不讓自己覺得孤獨。
剛上大學的時候我也如此,但是漸漸的我發現這倒更讓人感到迷惘。常常一天到晚到處跑,到最后卻又不知道自己忙這些的意義何在。
就像三毛在《簡單》里寫的:“我們不肯探索自己本身的價值,我們過分看重他人在自己生命里的參與。于是,孤獨不再美好,失去了他人,我們惶惑不安。”
于是,后來我退出了一些社團,留給自己更多的時間去思考,慢慢的找到了自己喜歡的事情,也明白了自己到底需要什么。
我慢慢的發現,孤獨就像一面鏡子,你不是每時每刻都需要照鏡子,但總是需要鏡子來幫你正衣冠;
孤獨也是如此,當你感到困惑時,孤獨會讓你冷靜下來,繼而去思考,然后重新找到前進的方向。
接受孤獨,試著與孤獨相處。孤獨是不孤獨的開始,當懼怕孤獨而被孤獨驅使著去找不孤獨的原因時,是最孤獨的時候
(第一次在簡書發文,歡迎喜歡文章的朋友 一起來交流,另外我的微信公眾號也叫墨客于筆歡迎關注啊。)
作者:于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