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究竟是“害怕人”還是“害怕關注”呢?
前幾天做了夢,看到了球隊的隊友。她們掃了我一眼,僅一眼,就再也沒有回過身。
我一度感到惶恐異常,忘記這只是一個夢。這樣的眼光太熟悉了,熟悉到讓我瞬間挫敗,思考自己是不是貿然離開遭到厭惡,亦或是不愿相認了。
看到一個人,伸出手想打招呼——那個人沒有理我——收回手假裝一切不曾發生;發了一條消息——沒有人回復——把消息刪了,假裝一切不曾發生。再用長長的時間回味尷尬。
按現代人的話來說就是尷尬癌吧。
每一個關注我的人都讓我感激不已,讓我想以最妥帖的姿態回應他們的好。恕我愚鈍,常常弄巧成拙。對話的藝術,實在不同于一般學術,不是有框架可以照搬照抄的。于是我總是不能如人所愿。獨處之時,又為自己的一舉一動感到羞愧,輾轉反復。
得不到重視令人難過,受到了關注又疲于應對。最后實在是怕了,干脆大門一閉,落得個輕松自在。
媽媽說,我實在是太敏感了。靈伴說,不要預測別人的想法。她們都對,是我愚蠢。每每把自己的感受表達出來,總能得到他人的共鳴。“對,我也是這樣的。”“這很正常啊。”我總是覺得,沒有人能夠參透這段敘述之下的情緒,再怎么樣表示理解,總歸是差了點什么。
不可言說。
遺憾我沒有成為這個社會需要的人。我的一生,都牽掛于他人的唇齒之上。我是個瓷娃娃,毀掉實在是太容易了。
但我還是想要試圖對關注我的人表示一點感激。
“hey,有人嗎?”
“有,怎么啦?”
“沒什么,就是想和你說一句,明天也要繼續加油哦( -`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