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打算做些不一樣的事情開始,堅持每天寫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到現在已經44天了,期間有過好多次放棄的念頭,因為一天過去,除了忙忙碌碌上班下班外,實在是感覺平平淡淡、波瀾不驚,或許大多數人的人生的大多數時間都是這樣。好幾次,我坐在電腦前,毫無心得可言,毫無感觸可寫,頭腦里蒼白的像是一張白紙,不,連紙都沒有,是無形的一片空白,幾乎連無病呻吟的詞句都沒有。從書架上翻出以前的書,或者翻看微信朋友圈、頭條新聞,希望從中找到靈感,不知不覺時間就流逝了,然后又是一陣懊惱。
? ?好在,還是堅持了下來。聽說,一件事情只要能夠堅持21天,就能養成一個習慣。想起當初制訂的目標,一個小目標,是堅持21天;再進一步,是堅持一個月;再進一步,是堅持一個季度;再是一年,然后是更久。只不過,真正執行起來,卻真得不是那么容易,要有敏銳的洞察,能夠從細小處獲得靈感;要有清晰的思維,能夠梳理出彼此之間的糾葛聯系;要有豐富的語言,能夠流暢表達此時此刻的感受,這些都需要有面對空氣說話的勇氣。
? ?雖然有些是所思所感,有些是東拼西湊,但確實堅持了下來,回頭看看前面寫得一些東西,我也一陣驚訝,竟然在不知不覺中寫了那么多。之所以說是東西而不是文章,是因為我覺得這些根本談不上是文章,有些稚嫩,有些淺薄,只是記錄了彼時的心境而已。
? ?在無從下筆的時候,我深切感受到自己知識儲備少得可憐,書架上的書有些看過,有些看了一半,有些可能只翻過幾頁,看起來既熟悉又陌生,熟悉的是書名,陌生的是內容。哪怕當時看得入迷,此時也隨著年代漸遠而淡忘。而逼著自己堅持寫下去,帶來的好處就是無論看書也好,看頭條新聞也好,還是看微信朋友圈也罷,都會帶著一些思考,一些心思,讓自己看得更深入,更細致。同時,也養成了每日讀書的習慣,沒有輸入,何來輸出?
? ?有時候,我會想到,如果在年輕的時候,比如在上大學時,那是在20年前了吧,好像也足夠遠了,能夠把迷茫的時間用在看書上,或許現在的我不會如此虛弱。只是,這已不可能。此時,既然上路,就如同一個人的朝圣一般,繼續走下去吧,下一個十年、二十年,會是什么樣呢?或者,不要想那么遠,下一年如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