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以后,終于又見到大雪了。”我給陳先生發(fā)了一個消息。
今天早上出門上班的時候,還只是在一些車的車頂上看到薄薄一層冰霜。但是到了公司以后,雪突然開始變大起來,大到都能聽到雪敲打在窗上、房頂上的聲音。
啪塔啪塔地,密密地……
朋友圈里有一位同事寫了這樣一段話:
今年,好像已是2018年
難得遇見大雪紛飛
看著迎面而來的雪花
思緒不禁回到10年前
2008年那場大雪
15cm的厚度,又白又亮
那時,是美好的,明亮的,純白的,自由的……心……隨性的
“相愛十年”陳先生給我回了這樣一條消息。
今天,兒子幼兒園也開始放假,我和陳先生商量了一下,最后決定把孩子暫時放在他父母家兩天。
孩子不在家的時候,家里陡然清靜了許多,也突然覺得無所事事了很多。
“想吃什么夜宵么?”這句話幾乎是陳先生每天都會問我一遍的。雖然吃夜宵不好,但是有了孩子以后,這是我們倆唯一獨處的時間,我的胃已經(jīng)習慣了。
“想吃你做的蛋炒飯。”這是一道看似再簡單不過的家常便飯,但是別人做的蛋炒飯就是沒有陳先生做的好吃。
每次要做蛋炒飯的時候,他總是會哼一首歌的歌詞:
蛋炒飯,最簡單也是最困難
飯要粒粒分開,還要粘著蛋
我也是在吃了很多次之后才發(fā)現(xiàn)這碗蛋炒飯里的“秘密”:
我一直以為蛋炒飯是先炒蛋(雞蛋液里撒鹽),然后把雞蛋盛出來,再炒飯,等飯炒散了以后倒入炒好的蛋再炒勻,最后撒一包蔥花收鍋。
然而陳先生的做法是把冷的米飯先加一點橄欖油攪散,然后將打好的雞蛋液均勻淋在冷的米飯上,油鍋熱了以后把米飯倒進去快速翻炒,撒鹽、胡椒、蔥花超透。功夫到位的話,米飯是一粒粒分開的,然后在晶瑩剔透的米飯上均勻地裹著一層金色的外衣。裝到碗里以后,遠看就像是發(fā)現(xiàn)了國家寶藏。
把蛋炒飯叫做國家寶藏其實并不夸張,因為據(jù)說蛋炒飯并不是上海人的發(fā)明,其根源出自遙遠的西域地區(qū)、今天的新疆一帶。
難怪陳先生的做法在我看來獨樹一幟,而在他看來正宗的蛋炒飯就應該是這樣做的。而且最老的叫法并不是叫蛋炒飯,而是叫“木須飯”,或“金包銀”也許這是因為陳先生母親的祖上都是回族、父親祖上來自揚州的關系。
西域的木須飯,揚州炒飯的鼻祖“碎金飯”,這些各式各樣的叫法里,都藏著一段段遙遠的歷史和滿滿的神秘感。
在衣食無憂的大城市里生活的時候,也許很少有人會因為一盤蛋炒飯而感動。但是如果你背井離鄉(xiāng)或者遠赴他國的話,你一定會想念這個味道。
最簡單也是最困難
我們尋尋覓覓,很容易忘記最大的財富一直就在我們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