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前的一個同事,由于她老公長期外派在青島這邊工作的原因,前幾年退休后移居到青島市黃島區。
我們共事那段時間我還是個單身狗,而她也不過是兒子剛上幼兒園的年輕媽媽。二十年的時光稍縱即逝,友誼最初并未因分離而隔斷。我們一直保持聯絡,偶爾小聚。直到近些年,才音信漸稀,有時從微信上隨意聊幾句,但并未意識到被時光打造的裂痕早已悄然橫亙在彼此之間。
去年她得知我去青島時便盛情邀請去她家做客,帶我在黃島區轉轉,順便共敘前情。因為時間原因我并未前去赴約,但答應下次再來青島時定會拜訪,于是此次到青島的第一晚便與她聯系,約定了見面日期。
青島這邊的天氣預報總是與實際情況大相徑庭,我去年就深刻地領教過。當時連續幾天都是預報晴天,可是天天都是大霧彌漫。據說是因為青島當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導致形成自己的小氣候之故。
約定會面的那天,又是如此。再一次誤信了天氣預報的高溫日大晴天,導致我穿的極為單薄。一早出門時,在市區的感覺尚好,可走出地鐵站后,才感覺到當日穿衣決策的重大失誤,有種想立刻返回換衣服的沖動。
等到達約定地點——據說是亞洲最大海灘的金沙灘,走在岸邊,帶著濕氣的海風輕易穿透薄薄的衣衫,寒意更甚,我瑟縮著前行,當帶著帽子與口罩全副武裝的朋友向我招手時,我才反應過來。
她自然是對當地的天氣預報較為了解,衣著與我完全是兩個季節。她對我的連連喊冷感到不可思議,理由是她走了一段路后還有些出汗。
剛剛見面,她就不斷提到對于我喜歡一人出行的方式感到難以理解,因為她出行時必須帶著她老公或者是兒子為她背包才可以。她更為喜歡上車睡覺,下車拍照這種跟團游的模式,對我異于大多數人的獨立特行極不認同。當我提及的有些喜歡的地方會重游時,她認為那純粹是浪費錢財。
數年未見的我們,并未感覺到久別重逢的喜悅。幾個回合下來,到處彌漫著話不投機半句多的尷尬,不由得讓人有種想要逃離之感。于是我婉拒了去她家吃午飯的邀約,各自返回,成為一次失敗的約會。
許多令人不快的交流大多源于缺少和而不同的精神內核。很多人都是以自己的喜好與觀點作為唯一的標準來觀察評判別人和這個世界,當有人的行為模式與自己不同,就會下意識去說服和糾正。允許自己做自己容易,但允許別人做別人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出來旅行,原本就是一件放空自我,尋找自我的過程,每個人喜歡和采取的方式不同,然而卻并沒有什么高下之分,更無是非之別。
人與人之間哪怕是最細微的差別,如同極小度數的兩條相交線,也會被時間無限放大,最后變成中間早已隔著千溝萬壑的懸崖。所以中年人的友誼彌足珍貴,珍惜每一段久處不厭的關系,也無需為過往友誼的逝去而耿耿于懷。有些關系就是如此:相見不如懷念。
趁青島還是春光滿城,珍惜并感恩這大自然的慷慨饋贈,繼續完成浪漫的尋花之旅。相信收獲的喜悅總是遠超過程中發生的的小小不快。有些人注定屬于過去,而我們卻要一直努力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