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半年多時間,工作逐漸由忙轉閑。手里跟版本的需求由巔峰時十幾個到了這個版本的2個。一下輕松了許多,隨之而來的是對閑的惶恐;另一方面,之前每周連軸轉時,也存在沒有時間思考的困擾。周圍也有類似的困擾。產品經理的忙與閑,實在是一個普遍的問題。
忙與閑探因
回顧這半年忙時,外在環境及自身狀態有幾個特點。其一、需求由上層或其他部門提出,工作性質更偏向于被動承接需求,將需求承接下來后,撰寫方案、跟進項目。其二、產品人員少,上一批產品經理幾乎走光,產品團隊有兩個月左右只有兩個人。其三、工作能力弱,諸如時間管理、溝通協調、需求分析、方案輸出能力在初期全方位不足。
再對比當前閑時,外在環境及自身狀態則有了不同的特點。其一、這半年多來,需求池中待開發需求有一定積累,產品迭代瓶頸在于開發消化需求能力上。其二、產品人員得到補充,目前在兩個人基礎上增加了三個新同事。其三、工作能力相比之前有大幅提升,諸如上述不足能力,均通過學習、思考、實踐,形成了一定的方法論和習慣。
忙與閑的本質
不難發現忙時,由于外部環境及自身能力限制,工作雖然過飽和,卻主要忙在執行,對形成產品sense幫助有限,工作含金量有限。工作后面試了一些工作一段時間的產品經理,較少有自己獨特的想法與判斷,思想上仍偏于執行,這樣的跳槽,無非是換家公司拿著稍高的薪水繼續底層打雜而已。
產品經理這個崗位是一個強思考的崗位。核心的使命應該是利用自己的判斷,調動更多的資源做正確的事。單純從忙與閑角度來評估工作狀態,只會進入拼執行弱思考的模式。以戰術上勤奮來掩蓋戰略上的懶惰而已。自覺工作不飽和時,不是去做更多的執行,而是到了提升思考力的階段。需要從執行的技能樹生長出挖掘需求和分析需求的能力。
如何提升思考力
產品經理連接起了用戶和工程團隊,優秀的產品經理能夠在用戶痛點和工程實現之間找到最好的平衡點。樂帝圍繞連接的角度來思考提升思考力。
首先,重視用戶反饋。用戶反饋的內容是用戶的痛點與怒點,在用戶反饋中最易找到產品點。樂帝通常會與留下電話或社交賬號的用戶聯系,確定問題原因、使用場景及用戶特征(年齡等)。通過與用戶深入交流才能分析發現用戶真正的需求。有段時間不斷有用戶反饋增加閱讀歷史功能(后續也增加了此功能),但與用戶溝通中發現,部分用戶并不是需要閱讀歷史,而是信息流刷新過于頻繁,用戶閱讀錨點丟失,希望繼續閱讀而已。針對此問題,調整了信息流重置刷新時間。很多時間解決問題并不需要造輪子,抓住本質很重要。
其次,增加數據分析能力。數據是客觀的,再加上結合用戶使用場景對數據進行分析后,就成為無可辯駁的依據了。數據分析是產品經理的矛與盾,進可攻退可守。樂帝從業這段時間,非常注重數據的積累,并逐漸形成了產品迭代與砍需求的數據分析方法論。經常有外部門提給我們需求,通常一種做法是灰度發布,如果數據反饋不好,則就此終止發布;另外一種做法,則是拿歷史數據證明,某個功能投入產出比不合適,砍掉對方需求。
再次,這半年有些功能點上線后發現問題進行了后續優化。再回顧這些版本迭代后,總能發現有一些規律可循。找出這些規律,在之后的產品設計中,就能無形中提升產品品質降低開發迭代成本。比如做了某個消息提醒,但提醒路徑不連貫,給用戶造成了困惑。下次遇到路徑不連貫的問題就可以做到預判,前置并消滅問題。
最后,大量體驗產品。隨著從事產品經理時間增長,一起增長的是手機中的app數量。樂帝經常體驗并分析一些app優缺點及我們產品可以借鑒的點,并與同事進行交流。逐步地發現自身對產品更敏感了。
通過以上的四點積累與提升,樂帝正在經歷著具有正向意義的轉變,從被動承接需求,逐步具有了主動挖掘需求和分析需求的能力。相應地,每個版本需求list中,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由樂帝提出的需求。由執行到思考驅動的轉變,正是工作由忙轉閑的外部環境促成的。
下一步
最近新同事從樂帝手中接手了兩塊業務,樂帝得以更加專注于當前負責模塊的業務,這塊業務這半年來沒有什么新需求,相對來說可做的事情還是比較多。同時也要逐步從小的功能點優化,逐步轉變為對整個模塊有更整體的把控,由點到線到面。
忙與閑是相對的,存乎一心。
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產品經理讀書會
關于產品經理讀書會
專注于為愛讀書的產品人提供書籍推薦、讀書交流、以書會友的環境,歡迎愛讀書的產品人分享讀書感悟、找尋改變世界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