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是個活的特別擰巴的人,擰巴得不自知,覺得世界本來就是這個樣子的。自從不再按照別人的意愿生活后,便感覺世界開闊了許多,明白了人生其實不止一種選擇,我們有權利以及能力改變/改善自己的生活。
于是我開始給自己定目標一二三,慢慢地成為自己想成為的人。
在寫下三分鐘熱度的小白如何成為運動老司機這篇文章的四個月后,跑入了人生第一個十公里。
至此,我才可以毫不心虛的說,我是一個閑時會跑步的人。
決心開始跑步前聽無數堅持跑步的人說過,跑步讓他們更快樂。那時我對這個說法將信將疑,無法想象運動這種痛苦的事情竟會產生愉悅感。接下來的事你們也知道了,我花了將近兩年的時間證明運動產生的多巴胺真的會讓人有愉悅感并且上癮。
跑步的過程很辛苦,我跑了幾公里就要停下來要調整呼吸,大口喘氣。滿頭大汗,氣喘吁吁,狼狽不堪,根本和朋友圈里的長跑不!一!樣!
堅持了好幾個月,整個過程我都沒有一絲絲的快感和興奮,跑完了累得跟狗似的。但我沒有想過放棄,我知道這是一個必經的過程,只不過我體能差所以比別人辛苦一點,需要更久的時間練習。
我比其他不能堅持運動的人多明白一個道理----你現在的不夠好,都是因為以前缺乏積累。當你把時間投入在磨煉某項技能的時候,在未來的某一時刻,它肯定能達到你想達到的水平。這就是我們常說的耐心與刻意練習。
就是這個簡單的道理讓我堅持了兩年,最后迎來質變,認證了這個道理是正確的,并且會繼續做下去。
最不會讓你失望的就是你付出的努力,就算某件事情沒有成功,付出了的部分總會在其他地方得到收獲。
積累這么重要,為什么很多人邁不開第一步呢?因為很多人總想一步登天。
完美自戀心理
想要一步登天的人通常具有完美自戀心理。
設想你要爬一堵墻,結果失敗了掉下來了,正常人的反應是鍛煉爬墻的能力,等能力提升后繼續爬這堵墻。但很多人掉下來后并不是想著提升自己的能力,而是選擇自欺欺人的方式逃避這堵墻來處理(害怕)失敗造成的挫敗感,同時又覺得,如果自己認真地面對這堵墻,一定能爬得過去。
造成許多人不能直面問題的核心是他們無法接受“自己是不完美的”這個現實。他們希望整個世界,或某個事物,能精準呼應自己發出聲音,按照他們的意愿運轉。
活在“我是完美的”想象中的人背后有這么一套邏輯:“如果我全力投入,便能取得非凡成就。”意思就是說我稍微投入就應該出現完美結果,以此證明我是完美的。所以維護完美想象的最佳辦法就是不投入,以此抱著一個假設:如果我投入了,我就會。。。。
拿跑步來說,那些一直想開始卻又沒有開始跑步的人,通常都設想自己一跑就能跑八九公里然后發個朋友圈淡淡地來一句“今天又瀟灑九公里了。。。”
一個稍有常識的人也知道沒有經過長期鍛煉是不可能一上來就跑個八九公里還感覺愉悅的。具有完美自戀心理的人也知道自己會累得像狗一樣,這個“累得像狗一樣”的感覺正正戳破了他們建立的完美假象。
所以不管這個挫折多小,對他們來說都像是致命的打擊,以至于他們要不就一直不開始(也可以用來解釋拖延癥),要不就稍微遇到挫折便立刻停下來(三分鐘熱度)。
如何改變
知道了為什么大部分人只停留在“想一想”的這個坑,我們就要做出改變。改變的方法就是認清三個事實:
● 投入的過程中必然會遇到各種挫折
● 努力與投入,意味著你不斷地花時間在一個事物上。這種刻意練習的技能隨著時間的推移,會最終收獲在自己身上
● 要有耐心
知道了上述的事實,我們就要做更深層次的思考。
又拿跑步舉例,很多人不能堅持的原因是跑步太累的。但感覺太累不正是因為體力不好么?而提升體力的方法就是堅持鍛煉,體力好了鍛煉不累了自然能體會到運動的樂趣。稍微篤信自己的推理預測,放棄跑步無論如何也不是一種選項。
我們常常被自己的“完美自戀”困住,又常常被“成長定型”所迷惑而不再持續增值自己。我們忘記了現狀是可以改變的,忘記了牛人都不是一日練成的。
當你做某件事的水平超過了80%的人,當你體驗到通過努力得到收獲的愉悅感,你便停不下來地去努力去投入,因為做到越來越容易,越來越自然,你也知道你真的會越變越好。
盡管我們都不完美,但我們活著的每一天都應該比前一天更好。每一個你討厭的現在,都有一個夠不努力的曾經,成不了想成為的樣子,也是因為自己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