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康熙二年山東、河南等多地天降大旱,旬月之間,赤野千里,餓殍遍野,百姓攜兒帶女背井離鄉踏上前途未仆的逃難之途。百姓所過之地真如建安曹孟德所言:“白骨露于野,千里無雞鳴。生民百遺一,念之斷人腸。”天災人禍總無情,生民疾苦奈可知。
災民一路沿黃河向西逃難,風餐露宿、饑饉病傷、艱難重重、苦不堪言!
這一日,有數十人的災民隊伍逃至山西平陽府解州,此乃三國蜀將關公云長之故土。城中關王廟眾多,尤以城南關帝廟為最大,香火最為繁盛。災民便聚集于此,好歹能遮風避雨還能時時祈求關爺保佑。
距廟宇不遠處是平陽府出名的小吃街坊,當地人稱“尋香坊”。坊間吃食遍布,沿街兩岸酒肆林立,各種面點滿目琳瑯,食客絡繹不絕,劃拳吆喝聲、小二叫賣聲、潑皮無賴打鬧聲、油鍋炸面聲、鍋溢湯澆熱碳聲、刀切案板聲、風吹酒旗聲、杯盤撞擊聲……吵吵鬧鬧、熙熙攘攘好一派繁華盛世景象!
坊間里巷最深處有一間粥鋪,門口兩棵高大槐樹,盤根錯節,少說也有上百年。一只隨風搖擺的大旗掛在樹上,白底黑字書寫一個大大的“粥”字,遒勁有力,一看就知出自行家里手。樹下一間茅草棚,棚高八尺與門相連,愈加顯得房屋昏暗狹小 。草棚下盤有一土灶,灶上一口海口大鍋,鍋里咕嘟嘟煮著滿滿一鍋白粥,粥湯粘稠,暗白色的氣泡不斷擠出粥面波、波、波地破裂,鍋邊有一圈凝固的白白的粥油,粥香彌漫多半條街道,一聞便知是上好稻米。灶邊一破爛老風箱,一只大手輕輕握在拉桿把上,悠悠來回拉著,灶里的火忽明忽暗,不急不慢地燒著。灶前坐著一青年漢子,朗目劍眉,微方的下巴上有一短短胡須,微黑的臉上幾滴汗水緩緩流下。單薄的身軀長而瘦削,一條油黑粗亮的辮子緊緊纏在頭頂,一身麻布長衫到也干凈利落,腳下是舊雙麻鞋。他盯著灶火好像在想些什么。
午時的陽光濃烈異常,空氣中的浮塵好似被激活一樣在陽光下漫舞。除了粥香還有其他味道。
頭頂草棚椽柱上掛著一只鳥籠,青絲為系,桂枝為籠。
“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一只綠毛鸚鵡躍上躍下反復叫著這一句。
2
“大災至,天無情,老人苦,孩兒饑,求菩薩,菩薩忙,關二爺,指明路,來討飯給一口,一口飯虧不著,擋不了生意興隆,阻不了財源廣進。大善人求求給口飯吧。 ”幾個衣衫襤褸的災民不知何時出現在青年面前。
青年抬頭看了看幾個難民,有老人,有孩子,有婦女,個個蓬頭垢面,為首的是一年過六旬的老者,左手拿一快板緩緩敲打,右手托著半個青藍陶瓷碗,十根手指干枯骯臟,中指與食指嚴重變形狠狠地向兩邊彎曲好像枯枝生出別叉。指甲長而厚,彎而硬,黃中帶黑。一口無牙的嘴里叨叨絮絮地念著討飯歌訣,漆黑干癟的臉龐自是千溝萬壑,不知是因為初次討飯難為情,還是烈日炎炎下暑季特有的溫度的烘焙,油黑的雙頰微微透紅。人見了既同情又想拋下幾枚銅板匆匆遠離,好似遠躲餓狼猛虎一般。其余幾人個個面黃肌瘦,孩子們瞪著大大的眼睛看著翻滾的粥,每一個氣泡爆裂一次,就賣力地咽一口口水,那里又有口水呢?烈日當頭,多日水米不進,別說口水就連動一動喉嚨的力氣都快沒了。
青年漢子沒說話,推開老人的半截破碗,從桌子上取一新碗,拿起一把光潔锃亮的大銅勺伸進鍋中用力一攪——孩子們的身體開始隨著勺子晃動——舀起一勺粥倒在碗里,雙手端著送到老人面前,老人伸出顫抖的雙手剛碰到碗邊,還不曾來得及說謝謝,其余人早已按耐不住沖了過來。
青年也不慌,不急不慢地取碗、攪粥、舀粥、雙手呈送。瞬間如風卷殘云,災民拋掉自己的舊碗,端著新碗或站或蹲,狼吞虎咽不顧粥之滾燙,亦不記得向青年表示感謝。
一時間粥香似乎更濃了。
3
青年漢子抬起手臂擦擦額頭汗水,突然間瞥見墻角站著一壯漢,頭戴一頂打了補丁的草帽,青藍色的汗衫千瘡百孔,能看到結實碩大的腱子肉。腳上一雙皂布靴,肌肉盤結的雙臂相交抱于胸前,隨著沉重的呼吸一起一落,胸前被汗水打濕了一大塊。他孤零零地站在烈日下,似乎并不為白粥所動。
青年伸出手指指了指大鍋,示意他過來喝碗粥。壯漢虎軀輕顫,腳尖微動,似乎終于下定了決心,大步踱來,腳步很沉卻毫無灰塵揚起。
一雙蒲扇大的巨手十根粗如鼓槌的手指在胸前一抱拳,然后接過一碗粥,并不急于吞咽而是良久盯著青年漢子。突然他的大手開始顫抖,先是輕顫好似風吹酒旗,然后終于開始猛烈顫抖,滿滿一碗粥竟有多半灑在地上,如此粗壯的手指竟然端不住一個碗!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綠毛鸚鵡單聲調叫著。
滾燙的陽光呼嘯著灑在鳥籠上,鸚鵡似乎感受到溫度的灼熱叫得更歡了。
壯漢的手依然在抖著,碗里的粥灑得不多了。這看紅了周邊眾災民的雙眼,一個孩子怯怯走來,鼓起勇氣抓起混合著泥土的粥往嘴里塞。
陽光刺眼,空氣蒸騰,壯年的汗水流過臉頰重重地砸在碗里,滴滴答答好像都能砸漏碗底。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壯漢喃喃地反復念叨,突然舉起碗來將不多的粥潑向青年。
粥湯像一只利劍寒光逼人卯足勁地戳向青年胸口。
4
青年一直在盯著灶火,待反應過來時粥湯以離胸口不遠,只見他輕抬銅勺擋于胸前不急不慢地用勺子接過那只“利劍”,胳膊微轉將粥又重新倒回鍋中,動作干凈利落,一擋、一轉、一倒,一氣呵成輕松化解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