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述
自2016年被譽為直播元年,到現在已經過去2年,直播場景,已經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美女直播、商業直播、直播購物、財經直播、論壇直播等等,直播已經入侵到各行各業。直播技術也發生了翻天腹地的變化,也就是一開始的單人直播,到直播連麥,旁路直播、跨直播間PK等,還有傳統視頻會議轉型做大型連麥直播會議,這些商業形勢的轉變,極大的推動了直播技術的升級。
直播形式
1. 傳統直播:基于協議RTMP做的單路直播互動。該模式下主播一個人表演,其他觀眾根據IM系統跟主播進行文字互動。
2. 連麥直播:基于UDP做的多路實時互動直播。該模式下主播跟觀眾除了基于IM系統溝通外,還可以進行音視頻互動,極大的方便了觀眾,互動效果更直觀,更能有效吸引用戶。
連麥直播技術應用
2016年好多直播平臺陸續上線連麥,如今連麥已經成為主流直播平臺標配。anyRTC于2016年全球率先推出的多人連麥、純語音連麥等多種玩法,半年時間內,就與幾個直播平臺達成深度合作,如測測星座、極秀等等。
1. 基于WebRTC和RTMP結合的方案:
該方案由anyRTC推出,意在用戶在不改變自身架構的前提下,無縫接入連麥功能。
系統架構圖(anyRTC架構圖)
優點:
- 原有的方案不變,和老框架無縫融合,極大的減少了開發者的工作量。
- 減少成本:主播和用戶在不連麥的情況下,都是基于RTMP協議鏈接,服務帶寬費用極其低。
- 穩定,該方案在主播客戶端合流,錯誤容錯率低。
- 最大支持4方音視頻連麥,音頻連麥最大可支持100路
- 主播以及連麥者可以自由布局音視頻,頁面可以自己進行定制化。
- 全平臺支持,支持H5推流連麥。
缺點:
- 對主播端帶寬有要求高,用戶上行要有保障。
- 用戶連麥掛斷的時候在切換rtmp流的時候,會看到自己和主播合成的畫面,時間在1~3s之間。原因:自己從RTC轉到RTMP的時候,RTMP流會有1~3s延遲
1. 基于RTC的方案
該方案推出方為聲網、即構,意在讓用戶拋棄RTMP,使用新型流媒體RTC。
系統架構圖:(即構架構圖)
優點:
- 實時:延遲大概在400~600ms之間。
缺點:
- 費用昂貴:傳統的CDN,現在價格極其低,換成RTC方案后,成本在原有RTMP的3倍+。
- 大并發困難:RTC服務集群并不成熟,而且節點少,優化以及智能調度策略遠不及傳統CDN。
- 耗用戶帶寬:非連麥用戶看主播另外的一個用戶連麥要拉取兩路流播放。如果連麥人數更多,游客拉取視頻流越多。
- 開發困難:該方案要服務端做對接,才能支持HLS和RTMP。
- 服務端轉碼:如果用戶要支持RTMP和HLS,必須要求集成方開通服務器轉碼功能,大家都知道,轉碼非常消耗資源。集成方成本大大提高。
- 不支持H5推流。
推薦anyRTC直播方案
- 基于WebRTC和RTMP結合的方案,要本地合流,本地協議RTC和RTMP自由切換,要求的技術更多,而且難度很大。
- 基于WebRTC和RTMP結合的方案,要實現一套播放RTMP的播放器,目前市面上的RTMP播放器主流的是用ijkplayer,這個對技術要求也很高,要做到秒開,不花屏。
- 服務器端錄制,客戶端配置是否可錄制,極大的節省了用戶的成本,按需錄制。
- 美顏功能,助力大陸美女直播場景。
總結
經過上述描述,我想在調研或轉型做連麥直播的開發者,心中已經有了答案,當然也要根據自身需求而定。希望上述文章能構幫助到您。anyRTC:www.anyrtc.io
anyRTC簡介
anyRTC云平臺基于WebRTC標準,可以在瀏覽器不安裝任何插件的情況下可以直接瀏覽視頻,而且保證低延時(100ms以內), 高質量,動態碼流自適應,真正實現互動直播。支持市面上主流的所有平臺,包含H5、Web、IOS、Android、MAC、Windows、Linux。可用于應急指揮、教育培訓、社交娛樂、電商售賣、醫療金融、物聯網等領域。
anyRTC,名稱源自隨時隨地的實時通信(Any Real-Time Communication)的縮寫,是由鉑淵信息技術(上海)有限公司(簡稱:鉑淵)自主研發的云平臺,鉑淵是一家注重于音視頻實時交互、智能算法及相關服務的專業科技創新型公司,公司圍繞音視頻實時交互業務提供優質產品、領先同類產品的算法和理念、周到的云平臺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