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輕的我走了,正如你輕輕的來,我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云彩。
這樣的詩句,讓人聽起來總是那么美麗而又深情,那么這下這首不朽情詩《再別康橋》的徐志摩,到底是一個怎樣的人?他的真人,真的會如同他的詩句里寫的那么溫柔而又深情嗎?
有人說,見一個愛一個的,那叫做“渣男”;而愛一個傷一個的,那就是徐志摩。
可是,事實真的是如此嗎?徐志摩本人真的就是個“渣男”嗎?
那么,要讀懂徐志摩這柔弱書生的真實為人的話,我們就永遠繞不過,張幼儀、林徽因、陸小曼、凌叔華這四個女人
那么,今天我們就先來聊一聊,徐志摩的唯一妻子張幼儀。
徐志摩和張幼儀是一個典型的父母包辦婚姻,那時的徐志摩,被迫和大家閨秀張幼儀結婚。盡管這樣的夫妻聽起來就不怎么幸福,可是,徐志摩的這段婚姻,卻對他的一生有著非凡的影響。因為這也是他一生中唯一的一段婚姻。
張幼儀自幼出身名門,秀外慧中。一九一五年,在浙江硤石老家,奉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和徐志摩結為夫妻。第二年,徐志摩便外出求學。知書達理的張幼儀則在家里面照顧徐志摩的父母,并且幫助公公打理家里的一切事物。
一九二一年張幼儀去到英國陪讀,和徐志摩也算是度過了一段人生中最幸福的時光。
不過,在徐志摩看來,張幼儀并非他的摯愛,他要的是一個知我懂我的靈魂伴侶,這個,張幼儀顯然不是徐志摩想要的。
假若一個男人的心不在你那里,那么他早晚都會遠走。就這樣沒過多久,徐志摩便遇到了他人生中的第二個女人林徽因,那時候,徐志摩堅定的認為,林徽因就是他苦苦追尋多年的那個可以讓他安放靈魂的"靈魂伴侶"。
可是,此時的徐志摩,已經是一個兩歲孩子的父親,并且二十四歲的他,還比林徽因大了足足八歲。盡管如此,徐志摩還是依然決然的對林徽因發動了愛情告白。
直到徐志摩死纏爛打式的告白湊效,林徽因對徐志摩說,我不是一個感情隨意的女子,在我答應你之前,你必須在我與張幼儀之間作出抉擇。于是,徐志摩毫不猶豫的和張幼儀提出離婚。
一九三一年十一月二十日《北平晨報》這么寫道:“十九日午后二時,中國航空公司飛機由京飛平,飛行至濟南城南三十里黨家莊,因天雨霧大,誤觸開山山頂,當即墜落山下。本報記者親往調查,見機身全焚毀,僅余空架。乘客一人,司機二人,全被燒死,血肉焦黑,莫可辨認......”
報道中的乘客,就是徐志摩,享年三十四歲。當前妻張幼儀聽到這個噩耗時,她對兒子徐積鍇說:“你爸爸上天了,快隨你舅舅去接靈吧!”
在徐志摩的這些女人中,張幼儀無異是悲哀的,為丈夫生下兩個孩子,卻成了被丈夫拋棄的犧牲品。
不過,值得慶幸的是,張幼儀與徐志摩離婚后,并沒有意志消沉,先是在東吳大學教德語,后又任上海女子商業銀行副總裁,后還任云裳服裝公司總經理,也算是事業有成。
關于張幼儀與丈夫徐志摩的感情,當時除了半篇《離婚通告》,以及徐志摩的那封大話連篇的信之外,已經再也找不到任何確實的證據。無論是離婚前,還是離婚后,甚至是徐志摩死后五十多年里,張幼儀關于徐志摩從未提過只言片語。
直到一九八八年,張幼儀在紐約去世,她的侄孫女張邦梅八年后,在美國出版了一部《小腳與西服:張幼儀與徐志摩的家變》的書,這才將兩人的關系真相,告白于天下。
張邦梅是張幼儀的八弟,張禹九的孫女。她表示,張幼儀看過她的論文,內容的真實性是可以信賴的。從婚前到婚后,徐志摩是一直是鄙棄張幼儀的。第一次見到張的照片時,便嘴角往下一撇,用嫌棄的口吻說:“鄉下土包子!”
婚后,自然也從沒有正眼看過張幼儀。除了履行最基本的婚姻義務之外,對其不理不睬。就連履行婚姻義務這種事,徐志摩也只是遵從父母抱孫子的愿望而已。
一九二零年冬,張幼儀出國與丈夫團聚,所有人都認為是徐志摩思念妻子,其實,這封信是應張幼儀二哥之請才寫的。
張幼儀懷次子兩個月后,徐志摩對她不管不問,反而還要馬上離婚,見張幼儀不答應,便一走了之,將其一人撇在了沙士頓。
一九二一年,張幼儀產期臨近,無奈之際,她給二哥張君勱寫信求救,她先來到巴黎,后又去了柏林,才生下次子。
在這期間,徐志摩明知妻子張幼儀的去向,卻不予理睬。直到一九二二年要辦理離婚手續時,才找到柏林。
產后的張幼儀,很快就從悲痛中振作起來,入裴斯塔洛齊學院,專攻幼兒教育。回國后辦云裳公司,主政上海女子儲蓄銀行,均大獲成功。難能可貴的是,她回國后仍照樣服侍徐志摩的雙親,精心撫育她和徐志摩的兒子。
后來,張幼儀曾說,“你總是問我,我愛不愛徐志摩。你曉得,我沒辦法回答這個問題。我對這問題很迷惑,因為每個人總是告訴我,我為徐志摩做了這么多事,我一定是愛他的。可是,我沒辦法說什么叫愛,我這輩子從沒跟什么人說過我愛你'。如果照顧徐志摩和他家人叫做愛的話,那我大概是愛他吧。在他一生當中遇到的幾個女人里面,說不定我最愛他。”
可以肯定地說,張幼儀是最愛徐志摩的,因為她對徐志摩的愛是沒有任何附加條件的,甚至不管徐志摩愛不愛她,她都在為家庭和徐志摩,默默的做著她認為自己該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