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文/馬少軍 ? ? ? 圖/馬少軍
? ? ?唐人李濬在《松窗雜錄》中就記述過唐玄宗喜歡牡丹的事。據說當時在后宮種了不少,有紅、紫、淺紅、通白者,名字就喚作牡丹。
? ? 在一個朗月高照的夜晚,沉香亭前牡丹盛開,唐玄宗夜召楊貴妃賞花。李龜年手捧檀板,率梨園弟子欲歌之。不料被玄宗搖手制止:“賞名花,對妃子,焉用舊樂詞為?”于是召李白進宮再作新詞。
? ? ? ?李白承旨,進《清平調》詞三章:
? ?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拂曉露華濃。若非羣玉山頭見,會向瑤臺月下逢。”
? ? ?“一枝紅艷露凝香,云雨巫山枉斷腸。借問漢宮誰得似,可憐飛燕倚新妝。”
? ? ?“名花傾國兩相歡,長得君王帶笑看。解釋春風無限恨,沉香亭北倚欄干。”
? ? ? 李白援筆立就,李龜年一展歌喉,楊玉環持杯酌酒,唐玄宗調笛和之,月光下的牡丹也競相開放,成一時之盛況。
? ? ?不過讀了清平調三首,我才明白了當年仗劍出川,欲申管晏之談,謀帝王之術的李白,在宮中原來是干這事的。他借著雍容富貴的牡丹花把楊玉環的美貌寫到了極致,說看到看到楊玉環的衣服就想到了天上的云彩,看到楊玉環的臉龐就想起了盛開的牡丹花,而當花面和人面交相輝映之時,無論是趙飛燕還是巫山女,都要自慚形穢。
? ? ?唐玄宗的時候有此關于牡丹的盛事,可見他的奶奶武則天當年以開花遲為由把牡丹花全部逐出長安貶至洛陽的事,真的只是個傳說。
? ? ?有了這香艷的故事,神秘的傳說,加上此后一千多年來文人墨客不厭其煩地吟誦詠嘆,以及牡丹花自身無與倫比的國色天香,便毫無爭議的成了花中之王。
? ? ?前幾天一位在湖南工作的朋友,在網上曬出了自己的一小盆牡丹。但只勉強地開了一朵花,而且葉子已經全部耷拉下來了。為了防止這僅有的一朵花之馬死去,她干脆把花剪了下來,插在水瓶中,讓其茍延殘喘,為的,只是聞一下久違了的牡丹的異香。
? ? ?把牡丹養在盆里,我感到很奇怪,湖南土地肥美,哪里種不成牡丹!結果她說在湖南,是沒有牡丹的,她這盆還是從網上買的,結果還是半死不活。
? ? 于是,我又一次找到了自信:我所在的這個城市雖在荒遠之地,但還是不錯的,起碼有牡丹花。比如這幾天,正是牡丹盛開的時節。校園里從前到后,有六座古廟,四個果園,在高大而濃密的喬木諸如槐樹、榆樹、松樹、楊樹、柳樹下面,是一叢一叢刺梅、丁香、迎春、榆葉梅,一直搭在墻上、爬在樹上、繞在廊柱上的金銀花和爬山虎。果園里除了梨樹、杏樹、棗樹、桃樹、李樹和梓樹、桑樹、玉蘭、銀杏、檉柳之外,最多的還是蘋果樹。因為要給日益長大的各種圓柏、側柏、刺柏讓出空間,蘋果樹的樹冠每年要被修整一次,不使它長高長大。但讓人沒有想到的是,這些樹冠基本被剝光的老蘋果樹,一到春天,便吐露出極為鮮嫩的果葉,淺淺的,黃黃的。每當太陽打斜,日光從側面照過來時,每一片蘋果葉基本全是透亮的,一閃一閃的。園子里的小徑,成了拉響的琴弦,每一片鮮嫩的果樹葉,便是躍動的音符。
? ? ?之所以要寫這些高高低低深深淺淺的樹,我是要說,這個奇特的園子太過奢侈,它是用牡丹填滿了林間的空隙。
? ? ?于是,在每一塊比較開闊一些的地方,總要努生出一叢一叢的牡丹。有時候一叢花就有炕面那么大,碧綠而稠密的葉子上,排列著一朵一朵雪白的牡丹,晃人眼目。有時候你走著走著,忽然異香撲鼻眼前一亮,從兩株高大而濃密的圓柏之間,伸過幾朵碗口大小的牡丹花來。在有月亮的夜晚,或在花下默坐,或在花邊徜徉,都是及有趣味的事。當然,如果能在花下獨酌,對影自憐,那更是極為美妙的人生體驗。
? ? ?而我家就在一樓,在寂靜的月夜,等到人們都呼呼睡去時,只要打開窗戶,便會有夜香襲來。
? ? ? 要知道,這是在河西大漠,不是蜀中之天彭,中州之洛陽。紫塞嚴疆,隴頭路斷,在人們的印象中,要么是一望無際的黑戈壁,要么是鋪天蓋地的漫漫黃沙,這樣一個地方,是無論如何也不能把它和和嬌貴的牡丹聯系起來的。
? ? ? 雍正年間,楊應琚來酒泉,就是吃過一驚的。為此,他寫了一首比較長的詩,題目就叫《公余,同趙方伯、姚觀察出城,喜見牡丹》,來表達他的驚喜之情。其中“主人終歲在城市,辜負儂華絕可憐”一句,讓人也頗生感慨。
我在注他那首詩時,曾翻閱了《肅州府志》,里面記載:“(肅州)牡丹有紅、白、黃、紫色,葉雖差小,甚是香艷,歐陽修花譜,以延安為產之杰者,殊未知河西有佳。”
? ? ? 所以楊應琚在酒泉鄉下的籬笆墻邊見到幾株濃艷的牡丹時,見其“細蕊繁香”,是無論如何也不想離開了。但沒想到,離開以后風雨大作,他一下子憂心如焚,這么嬌美香艷的牡丹,禁得起如此風雨嗎?